原标题:香港:坚定前进步伐明天会更好
下图7月1日,解放军驻港部队在昂船洲军营举行升国旗仪式。(新华社发)
上图7月1日,约5000名香港市民会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列队排出“我爱香港”的英文字样,为香港特区22岁生日送上一份爱的祝福。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我爱香港”图案。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纪念日。这是香港各界人士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喜庆日子,但一些极端激进分子却借口反对特区政府有关条例修订,制造了暴力冲击立法会大楼事件。这是对香港法治的严重践踏,是对香港社会秩序的极大破坏,是对“一国两制”底线的公然挑战。
法治不存,发展难继。回归以来,举国上下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香港的法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香港的繁荣稳定。这22年,香港有努力,香港同胞有获得;这22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的发展成绩可圈可点、举世瞩目。事实不容抹黑、公道自在人心,坎坷阻挡不了坚定前行的步伐,经历风雨后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22年来,回归为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主保障和持续改善的民生福利。
在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毫无民主可言,港人就连上街游行的权利都没有。恰恰是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切实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在“一国”之下,香港受惠于国家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和民生各领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在“两制”之上,香港回归后仍然是世界公认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基本法充分保障香港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回归以来,香港始终保持良好的司法制度、廉洁的社会风气、高度开放的商贸环境,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于2017年吸纳的直接外来投资达104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位,若以存量计,香港作为投资来源地及接收地的金额均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关乎民生,政府都会高度重视。2018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关爱共享计划”,向符合资格的市民发放4000港元的现金补贴,与民共享经济成果。截至当年6月25日,逾61.7万名申请者已获发款项。
本届特区政府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提出了近250项新措施,其中在房屋、医疗卫生、教育、青年发展等方面包含多项造福民生内容——出台新税务措施,实施“利得税两级制”,减轻中小企业和基层市民的负担;积极觅地建屋,开展“土地供应大辩论”,设立置业阶梯,将青年人“上车难”的问题摆在首位;投资教育,将教师职位全面学位化,改善中小学管理人手。
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22年来,回归为香港带来了经济持续稳健发展,香港优势更优。
回归以来,香港的GDP一直平稳增长,2018年为2.66万亿港元,较1996年上升超过一倍。香港也是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按相关机构的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以良好的税收及商业政策环境,在63个经济体中稳居第二位。此外,香港也是连续25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香港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突出。回归以来,内地大量优质企业赴港融资,香港证券市场屡屡创出IPO全球第一的佳绩。香港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香港继续成为亚洲首选的集资市场,总集资额领先亚洲其他交易所。今年以来,共计84家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集资额达698亿港元,募集金额同比提高35.2%。6月28日6家公司同日上市,其中一半是内地企业。
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9%;2018年,香港国际机场三项航空交通总量均创下年度新高:机场客运量达747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逾42.77万架次、货运总量增至510万吨,同比分别上涨2.5%、1.7%及1.5%。
直接就业人数逾25万人、占本地生产总值约4.5%,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对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归以来,香港旅游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1997年,访港旅客1040万人次;2018年,访港旅客超过6500万人次,全年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约3326亿港元。香港旅游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内地尤其是广东省旅游业蓬勃发展,交通、景点、酒店、饮食、购物等旅游配套日趋完善,不仅吸引香港市民,也有助海外旅客开展互动旅游。
未来发展机遇无限
22年来,回归为香港带来深度融入国家大局的机遇,发展机遇无限。
这是一串亮丽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初,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验放出入境的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仅今年前5个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就达145.6亿元人民币,货运量达到9.9万吨。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内地与香港以基建联通带动脉络打通。更重要的是,2019年2月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起跑,为香港拓展出新方向、新空间、新动力。
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6月22日,“港人港税”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全面实行,符合条件的香港同胞在大湾区内所缴个税超过15%的部分,可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一大批便利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集中推出:发放“居住证”、在港可开立大湾区银行账户、开放大湾区事业单位招聘名额、可在内地缴纳住房公积金、同享就业创业补贴、科研经费“过河”使用……
大湾区让香港的作用更加凸显,香港社会各方面的创新创造活力也正被激发。2018年9月份,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11月份,中国科学院同意在香港建立两个科创平台;2019年2月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间航空运输安排》下新增多式联运安排,方便粤港澳乘客以同一张客票自行搭配海、陆、空组合行程;4月份,香港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鼓励大湾区内新兴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融资。
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展望未来,香港将与湾区内其他城市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举措联动中发挥独特作用、实现更大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