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旧产能的淘汰也为新动能腾挪出巨大空间。2016年以来,我国各地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为了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国家政策也在加速落地。4月起,制造业增值税下调3个百分点。4月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又扩至全部制造业。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通过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优化空间布局等多方面举措,制造业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提质增效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3月18日,四川南充嘉陵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工人正在装配线上忙碌。(图片来源:东方IC)
加大创新力度 打开发展空间
创新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以来,制造强国重点工程深入推进,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补短板工程开始实施,人工智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新机制探索建立。目前,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达10家,各地认定并培育了9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大创新力度,既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也要在传统产业转型中找到机遇。自2015年工信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已遴选出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92个行业类别、31个省级行政区;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208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