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爱国情 奋斗者】沙漠深处的“红柳人生”——记治沙专家刘铭庭(2)

2019-03-30 20:43:44  新疆日报    参与评论()人

如何将红柳研究成果大面积应用于固沙造林?刘铭庭一直在思考。20世纪60年代,刘铭庭开始潜心研究红柳的育苗和造林。经反复试验,他将红柳育种、产苗量由每亩5万株提高到50万株,扦插育苗的亩产苗量也达到了12万株,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1982年春,流沙逼近策勒县城,刘铭庭和同事张鹤年主动请缨,利用洪水冲刷引种红柳和其他固沙植物,3年时间治沙15万亩,流沙前锋后退了4公里至5公里,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如今,引洪灌溉繁育红柳固沙的方法已在全疆推广,扩繁红柳数百万亩,在沙漠边缘筑起了绿色屏障。该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5年首次设立的“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刘铭庭先后获得过国际、国家、省部级奖28项,其中联合国荒漠化治理奖3项。

年轻时的刘铭庭有体育特长,能画一手好画,更有分配到沿海城市工作的机会,可他偏偏选择来新疆治沙。在他一个泛黄的日记本里,记者找到了答案:“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铭庭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份诺言。

用忠诚履职担当

——“共产党员应该在党和人民需要时站出来”

“原来栽种红柳只是为了治沙,后来治沙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沙区群众的生活比较艰苦,我想跳出治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怪圈,为群众找到致富出路。”刘铭庭和记者聊起他试种红柳大芸助民增收的事。

治沙过程中,刘铭庭发现了寄生在红柳根部的大芸(又名肉苁蓉),能活血、提高人体免疫力,被誉为“沙漠人参”。虽然肉苁蓉在中药上已运用了2000余年,但是从未进行过人工繁殖。“如果人工种植成功,不仅能增收,还能提高农民种植红柳的积极性。”刘铭庭说干就干,1985年,他在中科院策勒沙漠研究站开始试种红柳大芸。一年后,红柳大芸成功长出。由于各种原因,此后的10年,这一研究成果无人问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治沙达人”张应龙:大漠蓬未断 花甲槿正荣

    2019-03-26 18:34:01 应龙 沙漠 生态 扁桃

    5位老兵治沙18载建起17万亩绿色屏障

    2019-01-18 17:02:00 李旦 沙漠 阿拉善 生态

    “改革先锋”王有德走进高校 分享科学治沙心得

    2019-01-04 17:32:00 治沙 改革 防沙治沙

    中企为摩洛哥提供生态治沙经验

    2018-10-12 14:51:01 生态治沙 摩洛哥

    六老汉 三代人 一片绿

    2019-03-29 09:33:01 中国青年网 老汉 八步沙 治沙

    专家建议:失眠无小事 警惕三大“误区”

    2019-03-22 16:34:00 睡眠 误区 长期 失眠

    蜡梅是“梅”吗?迎春连翘咋区分?专家教您

    2019-03-14 13:37:38 春日赏花 腊梅 区分

    “好吃懒做”居然是疾病 专家提醒“小众”疾病勿忽视

    2019-02-27 14:07:00 胰岛素 好吃懒做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