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7年9月出台的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减量”发展,明确了严格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2018年,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了约34万平方公里。
去年,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7.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1%,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合计达67%。
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也带来不小变化。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迁出市外企业共计780户,其中27.3%迁至河北、天津,三成属于批发零售业。
同时,创新引领的作用正不断增强。2018年,北京“三城一区”建设全面提速,在京“双创”示范基地达20个、占全国总数的1/6,全市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共有80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居全国首位,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数、金额均居全国第一。全市实有“高精尖”产业企业59.55万户,占到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38.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
特点: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去年全市减税约40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已形成一整套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北京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首都特色”。
除了给产业发展制定“路线图”、亮出“信号灯”以外,北京还特别关注微观的企业发展状况。北京的政策设计不仅有大方向,还聚焦小细节,特别是民营经济企业,注重解决民营经济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海淀区等高精尖企业密集区域大力推行留抵退税、小微企业减税等举措,为创新型企业减负。
据统计,通过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展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2018年北京市实现减税约400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完毕,实现全市设立涉企收费“零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