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2月8日消息(晏良平措仁青)人工巡逻的制高点在哪,笔者没有考证,但春节征服海拔6280米冰川,却有幸见证。大年初一,西藏军区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挑选耐力王、爬坡王等骨干破晓出征,笔者随队巡逻贺岁,登高迎春。
我们从4900米的山腰向上攀爬,一捆“救命绳”将队伍结成“命运共同体”。出发不到半小时,每个人喉咙干得冒烟,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里贵为西藏名泉源头,大家却只能吃雪止渴:管道在﹣26℃的低温下“封口”,水壶变成“冰壶”。
陡坡高高在上,令人绝望,笔者脚底打滑,摔在冰上。奇怪的是,口袋里的鸡蛋与坚冰斗而不破,仿佛练就“护体神功”,瞬间化作铅球。笔者想拍下这神奇一幕,可笑起来脸部肌肉僵硬。更为糟糕的是,手机在极寒环境下自动关机,每次启动都需用体温解冻……
老虎嘴,鱼鳍山,牛角湾……我们将一个个象形地标踩在脚下,可边关的遥远和艰险,超出想像。遥望山重水复,后面还有无数险关要闯,笔者想打退堂鼓。“巡逻必须到点,这是对祖国最起码的忠诚。”回味该营教导员洛松江措作动员的话,笔者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越往上走,风越大,雪越狂。此时,体能优势和年龄差距显现出来,营里挑选的10名年轻骨干虽然呼吸急促,但说话的语速还算正常。即将奔四的笔者喘气好比拉风箱,胸口如压磨盘石,体能消耗影响口语表达,一句话硬生生掰成了三四句。
“你们——你们先走,让我——让我——让我休息一下。”翻越陡坡,冰湖横在眼前,狂风贴地斩来。面对无边苍茫和回旋飞雪,笔者顿时泄气,趴在一个冰窝子里,想避避风头。
“我带张少康和杨家辉去前面探路,其他人原地休息十分钟,蒋茂柏和罗旭峰负责警戒。”张宇抬腕看表,作出部署。
开路先锋不好当,既要以身涉险、走在前面,还要反复折腾、找准线路。“少康是耐力王,家辉是爬坡王。”大家用服气的语气介绍说,“我们排长张宇和歌手同名,是个戍边大明星,他的最大优点是找不到缺点。”
这时,张宇向队伍比划了“跟我来”的手势。不过,他通过对讲机传达的指示令人不解——“大家尽量贴着岸边走,最好不要踩我们的脚印。”
笔者不愿照做,踏上了一个新鲜脚印,顿感周围的冰层皴裂,想要收腿已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右腿下陷,冰刀剜皮刮骨……张宇真不厚道,竟然挑选相对单薄的队员过来帮忙,自己置身事外。
逃过一劫,笔者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和科学用兵。原来,脚下的湖仅在冬季封冻,由于测不出湖面的冰层厚度,无法估算承重能力,稳妥的做法就是不重复踩踏,减少受力面。同时,贴着岸边走相对保险。一旦出事,必须用体重较轻的队员参与救援,反之只会帮倒忙。
考验接踵而至。鉴于积雪的地方不牢靠,张宇提醒大伙专挑冰面行走,此举利大于弊,好处是不会下陷,问题是容易摔跤……一路跌跌撞撞,全程磕磕碰碰。
目标就在眼前,是亘古冰川,刀插不进,鹰飞不过。
鸟不敢来,哨兵常在。张宇对这个冰川再熟悉不过了,数度与之交手。只见他简单勘察地形,迅速牵绳上前,招呼队员跟上。笔者排在垫后的下士卫生员崔元博前面,咬紧牙关跟上。
“晏干事,小心!”伴着崔元博的惊呼,笔者已然滑落了两三米远。好在笔者紧急刹车,悬停崖上……到达目的地,大家纷纷在冰层上写下名字,完成“签到”。
“我们在海拔6200米的西藏边关,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扎西德勒……”队员们在雄关展示五星红旗,骄傲宣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宣誓主权和拜年时,发生了一段插曲。大家提出,排序要有讲究。笔者因为年龄最大、摔倒次数最多(其实每名队员至少摔倒10次),被大家推举站在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