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红色通缉》第二集 织网(3)

2019-01-12 08:58:11  央视网    参与评论()人

【字幕: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解说词:原来,在上海边检总站,“百名红通”公布的当晚,一场排查就已经展开。上海机场是出入境的一大口岸,工作人员连夜将这一百人的照片,运用刚研发出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境人员数据库里进行比对。他们的通宵努力没有白费,果真发现了不止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其中之一,就是在2014年10月,有一个持英国护照名叫“乔弗瑞·戴”的人入境,和戴学民高度相似。而且,没有查到再出境的记录,很可能还在国内。上海市追逃办将线索紧急上报中央追逃办。

陆卿(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当时是通宵的,是与时间赛跑,怕他知道这个消息,在我们发现他之前出去了,那他就逃掉了。

解说词:这个发现完全准确,“乔弗瑞·戴”正是戴学民。本应在英国的戴学民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内呢?原来,他躲藏多年后,渐渐产生了悄悄回国生活的想法。

戴学民:国内毕竟发展得好。我去英国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星期看不到一则中国消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消息慢慢就多了,中国出口的东西多了。再过两年,超市里买吃的东西,像水果,什么生姜,蔬菜生姜都有中国的了,老了,可能还想回来。

解说词:2009年,戴学民试着用英国身份第一次回到中国,似乎没觉得有什么风险。此后他多次往返,感觉越来越安心。2014年10月他再次入境后,在老家安徽住了下来。直到2015年4月“百名红通”的发布,打破了他看似平静的生活。

戴学民:餐桌上吃饭,朋友在玩手机。腾讯网一个新消息出来,它跳一下有响声。我还在跟人家喝酒划拳。有一个同学看了,有我。你上了红通了,这个事儿不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吗?

解说词:和他吃饭的人此前并不知道他被通缉,饭局在尴尬中散去。戴学民心神不宁地回到了合肥的海顿公馆小区,这是他在安徽的落脚地。他既觉得不能久留,又不敢此时贸然出境,举棋不定。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