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他说,这次安装在月球车上的瑞典载荷是用于测量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的,这对于理解太阳风撞击月球表面后发生了什么很重要。太阳风撞击后产生了四散的粒子,这些粒子形成了月球表面稀薄的类似大气一样的环境。“但是对于这一环境我们了解的非常少。这一探测对于增进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非常重要。”
此外,他说,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上的水是由于太阳风与月球表面的风化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也是瑞典和中国科学家想通过探测解答的问题。
“如果没有中国的月球车,我们至今也没有机会把我们的仪器送上月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希望与中国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科勒说。
他说,瑞典科学家从2015年开始研制这台仪器。在那之前,瑞典和中国的空间科学家就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希望未来与中国在对太阳系的探索中继续保持合作。”科勒说。
参与研制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的德国基尔大学物理实验与应用研究所项目总师温牧说:“我们的仪器是用来测量宇航员在月球上可能会经受的辐射剂量,这非常重要,因为那会是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后还将继续面临的唯一风险。我们的仪器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月面上开展这种探测的仪器。”
“德国也曾提出过探月计划,但是因为缺少经费一直没能实施。中国让这样的探测得以实现,这真是好极了。这次任务非常令人兴奋,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世界第一次。为未来人类登月作准备,这也是非常棒的想法。”温牧说。
“为了准备这次任务,我们非常努力地工作,我们也将之前的经验与这次任务结合。我们以极快的速度研发出了载荷,用了大约两年时间。”温牧说,“中国科学家都非常出色,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就无法顺利研制出这次的载荷。”
“我认为空间科学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许许多多国家一起合作,这很重要,也向全世界传递了和平的信息。”温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