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北京市90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为整座城市培养好习惯

2018-12-21 13:37:34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为整座城市培养好习惯

初冬,早晨6时,天还没亮,气温逼近零摄氏度,胡雅丽裹了裹外套,拎着小马扎、暖水壶出门了。“天冷,我那(站台)附近有很多老人,等车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喝点儿热水。”

胡雅丽今年60岁,是公共文明引导员。6时40分,胡雅丽在宽街路口东西行站台上岗了。与此同时,城市的各个公交站台、地铁站台、街道路口,都有胡雅丽的伙伴们在忙着,他们身上的“柠檬黄”外套,好像跳动的火焰,照亮了城市,温暖着早早出门的人们……

这街头的“柠檬黄”,已闪烁了17年,胡雅丽的伙伴们也达到了9000人,遍及全市23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

因为他们,乘车“抢座”现象渐渐消失。公共文明引导员创建者之一孙平回忆,“那时候,公交车还没停稳,乘客就蜂拥而上,站台乱成一片。”

2001年,一支由上千名退休大爷、大妈组成的“文明乘车监督员”队伍出现在主要大街、重点地区的430多个公交车站,宣传文明乘车,劝阻不文明行为。

从北京开关厂下岗的胡雅丽加入其中。有一次,一辆13路公交车进站,有位女士想从胡雅丽背后挤上车,胡雅丽一侧身挡住了她。没想到,那女士抬手就是一巴掌。胡雅丽心中的火儿腾地就上来了,可看了看手中的小红旗,她压下了火,平静地提醒对方,“请您排队上车,谢谢您的合作。”周围的乘客也站在胡雅丽一边,那位女士低下了头,默默排到队尾。

干了17年文明引导员,看到乘客都有了排队候车的习惯,站台秩序越来越好,胡雅丽心里特高兴。

2006年,北京公交开始刷卡乘车,为了配合这一工作,文明引导员从1300人扩充到4000人,值守站台也增加到2000个。

为了让乘客有序排队,穿着黄马甲、戴着红袖标的引导员们想了不少妙招。海淀区学院路附近公交站的引导员刘月华,和队友们自制“隔离绳”,划“排队线”。在月坛南街北站,有位“远望大叔”关铁山,从上岗第一天起就带着一副望远镜帮乘客看车号,招呼坐这趟车的乘客排队,礼让老人和小孩。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