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讲好三线建设故事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12月15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在京举行弘扬“三线精神”座谈会暨电视剧《大三线》启动仪式。这座在三线建设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将拍摄一部电视剧,重现三线建设的故事,弘扬“三线精神”,展现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感天动地的奋斗精神和豪迈人生。
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启动“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心血和青春,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回忆那段历史,很多三线建设者对“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不出铁水不回家”“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岁月记忆犹新。当年,参与三线建设的人们拼命工作、努力奋斗,有的人多年不回家探亲,放弃了与父母妻儿的温馨团聚;有的人积劳成疾、疾病缠身,但他们为了国家利益,无怨无悔。一位建设者在攀钢建成前去世,临终前说:“死了,把我埋在宝鼎最高的地方,让我日日夜夜看到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
“在全国的三线建设当中,攀枝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何民权说,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城市,理应走在保护三线建设遗存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的前列。
当年,数十万建设大军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了攀钢,建起了攀枝花这座“百里钢城”,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百万人口的现代工业城市。而今,攀枝花把保护传承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当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有力推动了“三线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