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少金融机构正在为唤醒“沉睡”的数据而“大开脑洞”,越来越多的非财务信息、互联网大数据等被运用到小微企业的授信中,成为银行评判小微企业信贷的重要依据,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也日趋高效。
2017年10月,人民银行与山东省政府合作,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开通了企业融资在线服务系统,企业可在线提交融资服务申请,银企之间实现“一键对接”。系统将企业的各类信息同步给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机构评估放贷的重要参考依据。系统上线以来,已收到企业融资申请4.2万次,发放贷款2万余次,累计5414亿元。
在“几家抬”的政策思路助力下,银行机构探索一方面综合利用内外部大数据,另一方面探索扩大担保物范围、增加担保方式,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7月份新发放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6.41%,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仍面临不少挑战。专家表示,部分金融产品和审批流程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不少机构面临银企信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有的银行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发金融机构自身积极性,畅通政策传导机制。
为此,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包括着力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等。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日前撰文表示,在确保相关政策落地生效的同时,要注重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指导各地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综合利用内外部大数据,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务机制,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