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蚝”生活红火“海丝”文化飘香,阳江这座小城凭啥让人印象深刻
光明网记者张薇
阳江,位于广东粤西南,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因为有一条被阳江人誉为母亲河的漠阳江从这儿流过,并汇入大海。阳江坚持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几十年走过“沧海变桑田”。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点,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第三站来到阳江,来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体,深入走访“蚝乡”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高新区创新交流中心、粤水电新能源项目厂区多地,看小小的生蚝如何带动百姓致富,“南海Ⅰ号”的发掘与保护现状如何,以及绿色发展又是如何给当地经济赋能。
程村镇红光村里,一本关于生蚝的“致富经”
刚走进红光村码头,热闹非凡的装载生蚝场景就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只见返航的船只满载归来,码头上车水马龙,等待装载的货车一字排开,渔民们将一筐筐新鲜的生蚝装上车,准备送往镇上的档口集中处理或售卖。也有很多渔民坐在船上,不断拾起身边密密麻麻串起的生蚝,拿着蚝刀细细敲打着附着物。
在红光村码头,村民正在对养殖的生蚝进行拆分。张薇摄
红光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东南面,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3225人,是有名的“蚝乡”。据红光村村书记谢家贵介绍,全村有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业,养蚝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养蚝的方法非常独特,红光村自1997年开始采用胶丝绳粘蚝吊养,即将蚝苗取下,按照背靠背,用水泥将蚝苗粘在胶丝绳中再放到蚝棚中吊养,每条绳长2米,共贴9对18只。这种方法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吊养密度,所养的蚝具有成活率高、易大、味美、肉脆、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
谢书记告诉记者,这里最美味的品种当属“近江牡蛎”,一般需要3年时间养成,大的有一个巴掌大小,一只大概半斤重,最大可达七八两重。记者随同出海渔船前往海湾内的养蚝基地,只见海上蚝田万亩,颇为壮观。蚝民们只需驾一条船,就能像收割葡萄一样,从棚架上扯上一条条挂满生蚝的胶绳。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下,分量挺沉。
近江牡蛎吊养。张薇摄
生蚝肥美,还得益于周边的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沼泽环境、凋落物形成的食物链,给天然蚝场更好的孕育与保护。“蚝农称这片海水叫做‘黄金水’,我们这里的蚝肥美,比其他地方的蚝早上市1至2个月,得益于红树林对海水的改变。”红树林保护站站长郑科容介绍。
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张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