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花鱼米香立体种养收获忙】
黑龙江农垦8511农场和其它地方的梯田水稻种植方式不同,当地在梯田中创新设计了果、药、稻、鱼、虫“立体五层”新型种养模式。即梯田池埂上种植有机桃李树,桃李树下种植平贝、蒲公英等中草药、田中种植有机水稻、稻下养殖泥鳅、蚯蚓,实现了效益的倍增和土地的综合利用。每到收获季节,这片梯田里就会出现人机共上齐收获的场面,工人捕捞完稻田里的泥鳅之后,收割机紧随其后,收割水稻,整片梯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年白姜一年稻轮作种植喜丰收】
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基地,这里的白姜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在正是白姜收获的季节,姜农们手持铁锹,松土拔苗,先剪掉绿茎,拍打掉泥土,在经过清洗之后,白姜可以食用的部分就露了出来。和一般的生姜相比,它明显要白上很多,而且鲜嫩汁多。
近年来,当地鼓励规模化种植,姜农们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白姜的面积越来越大,也有利于各种科技手段的投入。铜陵的白姜采取和水稻轮作的方式,也就是种一年白姜,再种一年水稻,这样一来,水田和旱地轮换,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让每一茬农作物都能更好生长。村民们说,等这一季的白姜收完之后,他们就会把地块重新平整,明年再种上水稻,等待下一个丰收的到来。(央视记者李屹崔琦陈志猛潘健)
【百万亩牧草丰收治沙致富两不误】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片片圆形的“绿海”,就是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如今这里绿波荡漾,可过去因为无节制的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沙化严重。从2011年起,当地开始在沙化区种植紫花苜蓿,一株紫花苜蓿可以成活5到7年,每年可以收获3到4次,像这样一个500亩的喷灌圈,一年可以打草大约400吨。目前,当地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占据全国牧草产量的1/5,年产值达13亿元,实现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的新局面。(央视记者修治国高东光刘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