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风从海上来】乘改革开放东风 南通着力打造创新之都

2018-09-15 17:40:3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网南通9月15日电(宋家慧)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1+6”大都市圈、江苏“1+3”重点功能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战略叠加机遇,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南通力争上游,奋勇争先,凭借着创新进取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海门叠石桥从“家纺小镇”迈向“国际家纺城”

海门叠石桥位于江苏南通的东面。上世纪80年代,这里只是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寻常乡镇。从脚踩缝纫机绣枕巾、桌布起步,叠石桥在夹缝中生存,在改革开放中成长。1983年后,海门叠石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纺产业发展,先后六次将市场加以扩建,总投资6亿多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已从传统手工艺、普通缝纫机生产,发展成为“产业链条完整、公共服务优质、功能配套健全”的家纺产业集群。

据介绍,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上万家商铺,家纺产品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5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

9月13日,在江苏南通海门,媒体记者参观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近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媒体采风活动来到了江苏南通。新华网发(宋家慧摄)

2018年5月,“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海门叠石桥举行,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保加利亚、缅甸等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商、数万种中外商品云集于此。在为期4天的交易会期间,实现交易额上千万元,境内外采购商超5万人。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产品,到今天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从原始的地摊市场,到享誉中外的国际家纺城,海门叠石桥一步步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乡镇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启东“天鲲号”疏浚利器驰骋大洋

在南通启东船舶工业园,“天鲲号”缓缓停靠在船厂码头。这艘“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天鲲号”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挖掘岩石、淤泥等土质均不在话下,是国内首艘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风从海上来】乘改革开放东风 南通着力打造创新之都

9月13日,在江苏南通启东,“天鲲号”停靠在码头。近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媒体采风活动来到了江苏南通。新华网发(宋家慧摄)

今年6月,经过近4天的海上航行,“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天鲲号”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不仅让启东人骄傲,更让国人自豪。

中央创新区打造未来城市新核心

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南通积极策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规划范围约17平方公里,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开发建设,将中央创新区打造成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未来城市新核心。

目前,在创新区内建设的科创中心、医学中心、南通大剧院、美术馆、紫琅湖和中央森林公园渐露真容。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科创项目落户,中央创新区实行“建立100亿元科创基金、建设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特惠政策,全力扶持创新创业主体发展,保障人才在中央创新区安居乐业。目前,已有3家科研院所、2个院士团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50多个重大项目也在洽谈之中。

通江达海的宽广胸怀,催生出勇立潮头的江海精神。千百年来,南通先民围堰造田、开荒煮盐,沧海变桑田。当前,在“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激励下,南通作出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重大决策,积极勾画“强富美高”新蓝图,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起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孙鑫鑫 CN07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