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必先强师。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从“‘四有’好老师”到“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9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业院校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等逾千万人次。
为了扭转“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状况,“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为了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国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乡村教师奖补资金已达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全国28万名农村特岗教师活跃在中西部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方式,每年吸引4.1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今年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份以党中央名义出台的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正式出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身体力行诠释尊师重教的国家战略,我们更应炼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创新强国输送英才,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说。
时空穿梭,今昔对比,教育带给中国历史性巨变。
从新中国成立时的10个人中有8个是文盲,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从改革开放之初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到如今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就至少有1个在中国高校学习……
当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世纪崛起,“教育兴则国家兴”已经成为时代强音,“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神州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