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燕山深处骡蹄声——北京长城的崎岖修缮路
↑地势险峻的明长城东沟段(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罗晓光8月22日摄)。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燕山深处骡蹄声——北京长城的崎岖修缮路
新华社记者李斌、魏梦佳
北京东北部密云区新城子镇东沟村,燕山峰峦叠翠,大片玉米葱郁喜人。
凌晨4点,54岁农民杨成海就早早爬起来,和其他10多个村民一起,赶着14头壮硕的骡子往山里走。每头骡子的背上都有两个方筐,各装了6块长城砖。
新城子镇与河北滦平、承德、兴隆三县接壤,“一脚踏四县”,是北京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明朝时,这里就是战略要地,古堡密集。今年起,村北一段近千米的长城开始修缮。因地势险峻,车开不进山,几十万块修缮所需城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骡驮、肩扛方式运至施工处。
熟悉地形的杨成海就成了一名长城运砖工。一块长城砖20多斤重,一头骡子要驮砖近300斤。在满是碎石的山路上,老杨拄着根粗树枝,一边大声吆喝赶着骡子,一边吃力往上走。蜿蜒山路上,骡队依序而行,响起“哒哒”蹄声
日头越高,天气越热,骡子越吃不消,走走停停,不断喘着粗气。有一匹干脆站在半道,任人怎么吆喝也不走。
↑拼版图片。上图:骡队驮着修缮长城所用的青砖行走在满是碎石的山路上。下图:骡队驮着建筑材料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
“骡子走不动,卸下两块砖吧!”前面有人在喊。
前几天天太热,有两头骡子走得急,摔在这路上就再也没起来。想到这,老杨赶紧走到骡子旁,从两边筐里各抱出一块砖,放在路旁,打算下一趟再捎上去。
蹄声,再次响起。
走了半小时,又来到一条小道。向上看去,丛林绿树间,数不清的蹄印深浅不一,泥泞不堪,散落的骡粪便遍地都是,记录了人和牲畜在这里的无数次往返。
老杨小心踩着脚印旁的干泥和草根,跳跃着避开泥泞,往上继续迈了约20分钟,终于来到城墙墙洞下。一抬头,一条残破的长城已横在眼前。
只见崇山峻岭间,长城依山就势而建,墙体上长满野草,多处坍塌,满是碎石。10多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一侧城墙上忙着拌白灰、砌砖墙,墙洞附近的一段墙体已修补完整,露出整齐的城砖。、
↑拼版图片。上图:地势险峻的明长城东沟段(无人机拍摄)。下图:工人在对明长城东沟段进行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