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人文化的宣传理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漫灌式”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多做“滴灌式”的宣传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以当地群众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宣传主题到口号标题,从具体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把准各族群众的脾性,都要切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要多讲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疆土的历史,多讲少数民族为巩固边疆、保卫祖国、守边固边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少数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
要多运用大众化的宣传方式。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充分掌握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极速传播形式,将一张张宣传展板变成一个个二维码,多运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让民族团结进入每一台信息终端。让各民族群众一同参与民族节庆,在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深了解的同时,与少数民族同胞增加来往、增进感情。对青少年学生,要进行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知识方面的教育,使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要大力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将宣传教育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向普通民众贴近,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和寺院,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要设置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建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规章制度。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都要嵌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善加运用。要加强研究应用,坚持疏堵结合,亮出底线,画出红线,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挑动民族情绪的行为,鼓励有利于密切各民族感情、增进各民族了解的做法,把网络建设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来源: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主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