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门头沟区灵水村第十八届秋粥文化节开幕

2018-08-08 09:49:01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深山里的斋堂话卖上钱了

8月7日,门头沟区灵水村举办第十八届秋粥文化节。记者发现,印有当地方言斋堂话的文化衫、折扇,成了文化节上的俏货,两三个小时就销售一空。这架势连灵水村的村民都觉得惊奇,“没想到我们山里的土话还能卖钱呢!”

昨天是灵水村斋堂话文创产品首次亮相。忙着张罗秋粥节的大叔大婶,一人套一件背后印着斋堂土话的T恤衫,在会场里做起了活广告。“您这背后写的‘吃了木介’‘木影儿拉撒’,是什么意思?”不少游客好奇地问。当得知是这一带的方言,相当于“吃了没”“不靠谱”的意思时,很多人来了兴趣,“有卖的没?我要带一件回去。”

把地方土语变成文创产品,是负责灵水村旅游开发的京西旅游公司总经理王春和的创意。“我不是灵水村人,刚到这村,觉得这儿的人说话太有意思了。”王春和说。灵水村地处斋堂川,斋堂这一带说的都是斋堂土话,无论是说话音调,还是用词造句,都有很强的个性特征,被语言研究学者称为“斋语”。在斋堂川,现在说斋语的大约有60个村、总共3万多人。

斋语和普通话有什么不一样?听斋堂人说话就知道了。“我今天使得亨”(我今天累得慌)、“你老说木影儿拉撒的话”(你老说不靠谱的话)、“不科服”(不舒服)……要没有人给当翻译,听的人多半一头雾水。而像“列个儿来地”(昨天)、“吃了木介”(吃了没)、“骚挠子”(头发太乱)、“我知不道”(我不知道),这类口语也非常具有地方色彩。

“方言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能不能把它变现,成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对灵水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王春和冒出了这个想法。他从相对简单的折扇和T恤衫做起,精心挑选了10多个有代表性的斋堂话短语印在上面。因为是试验,头一批没敢多做,两种分别只有百余个,没想到在秋粥文化节上大受欢迎,短短几个小时全部售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