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的中小城市一样,晋江该如何摘掉“代工基地”和“低端品牌”的标签呢?十八大以来,晋江企业抓紧转型升级。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由企业自己创建的各级技术中心、智能工厂就达138个。一个县级市如今还有着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13个院士工作站。
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在晋江鞋业博览会调研时,就曾向企业家提出自己的思考。
晋江企业在创新中迈出了大步子,有的企业研发投入甚至从最初的不足1%提升到现在的5.7%,远超同行业的国际巨头。但技术创新是笔“烧钱”的买卖,之前手上积累的资金到底该何去何从?晋江其实也走过弯路。
依托长期打下的制造业基础,咬住实体经济不放。十八大以来,晋江由实体经济创造出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5%以上。
如今,晋江已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14个“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而品牌走出去,心却留下来了。在晋江有个奇特的现象,企业做多大,总部却还留在这个弹丸小县。
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晋江经验的又一法宝。从“质量立市”“品牌立市”,再到后来的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晋江经验“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的思想,让党委政府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不越位,也不缺位。
十八大以来,晋江逐渐形成了纺织服装、制鞋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食品、建材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800家。晋江不断践行“晋江经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新的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