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晋江青阳镇莲屿村的华侨庄垂贤,当年是菲律宾的“铁索大王”。深感于乡亲们日子艰难,老庄每次返乡都要办一件善事:在路边支上几口大锅,炖上红烧肉,煮好白米饭,凡是路过乡亲都可以放开肚皮吃个饱。
老乡们吃得开心,老庄却觉得心酸:几顿饱饭只解一时之饥,发家致富还须长远之计。1984年,由庄垂贤投资的“晋江青阳莲屿华侨塑料厂”挂牌成立,成为晋江第一批“三资”企业。而仅仅10年之后,晋江“三资”企业接近千家,总产值超过80亿元。
回望来路,品味蹚过的种种“风风雨雨”,更见思变之迫切、改革之勇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就出台了“五个允许”: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随行就市、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点燃了乡村工业化的“星星之火”。
在全国最大的运动鞋产业集群所在地陈埭镇,镇里的会议室至今陈列着一面锦旗,1984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上书七个大字“乡镇企业一枝花”。其时,陈埭工农业年产值就超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亿元乡镇。
发展前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1985年,“晋江假药案”震惊全国,起步不久、势头正高的晋江民营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遍布全国各地的晋江“产销大军”一时间连住店都成问题。
痛定思痛,重新出发。晋江人由此树立“诚信是金、诚信是命”的信条,以超前的眼光提出“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战略,整合“小、散、乱、杂”的草根业态,在追求市场做大的同时坚持质量做好、企业做强、品牌打响。
一路先行的晋江总是比别人更早触及矛盾,更早碰到难关,也总是勇于闯关,一往无前。
正如闽南当地俗语所言,“贫瘠的土地可能长不好庄稼,但却能长出金子。”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始终是泉州、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县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