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抓重点 补短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眼下,各地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内蒙古兴安盟属于大兴安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少村子老人占比大,劳动力缺乏,加上养老等问题,一直牵绊着这些地方的脱贫脚步,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和弱项。用什么办法改变现状?乡村振兴哪里是突破口?
义勒力特嘎查过去主要依靠水稻田解决温饱,可当地发现那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6%,是乌兰浩特市绿化面积比例最大的嘎查。根据这一特色,当地制定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规划,投入170多万元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和农家乐等9个旅游产业项目。
今年,全镇将有17000多人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增加收入。
在河南信阳,几位90后大学生搞起了中药材息半夏种植,每亩地的纯收益达3000元以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没有任何产业的乡村,如何振兴乡村、产业兴旺、让农民富起来?各地瞄准新的发展目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先行,分类推进。
在山东菏泽,有大片盐碱地的曹县,种粮食产量低,种果树挂果少。当地请来专家,利用国家项目,一边改良土壤品质,一边养殖进口肉牛。这一养,就“养”出了意外收获。
生产乳制品的同时,牧场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用来改良和培育盐碱地;土地上种植的耐盐碱农作物,又反过来供给牧场。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条“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机循环的产业链”形成了。目前,村里已拥有奶牛两万多头,培育改良周边土地10万多亩,1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在湖南衡阳,“订单”农业倒逼农户抓优质稻品质,“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订单化生产路子,让大批传统农民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协会引领带动,全县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9072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指示,有了规划、有了项目,还需要解决“谁来振兴”的问题。云南云县在发动群众、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上破题。
云县梳理出126项乡村振兴重点问题,其中属于自己主动作为的37项,有一半已经完成。属于争取上级部门帮扶的89项正在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