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四周年 数十家国际创新企业来“赶集”

2018-06-14 09:44:59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数十家国际创新企业来“赶集”

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开街四周年的日子,一群国际客人特意赶来为其“庆生”。在创业大街国际创新集市上,来自德国、法国、韩国、奥地利等地的数十家创新企业“摆摊”亮相,吸引大批外籍人才来“赶集”。经过四年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从国内双创地标成长为国际创新团队落地中国的第一“窗口”。

创新集市吸引海外创业人才

“对不起,我的中文简历用完了,可以给你我的英文简历吗?”26岁的白俄罗斯青年图雷在一家提供全球人才就业中介平台的展台前驻足,递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彩印简历。

图雷是山东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当听到朋友介绍,北京有这样一场国际创新集市后,他连夜准备了简历,坐火车从济南来到北京。“北京有最好的科技公司,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好的实习机会,为就业早做打算。”

在国际创新集市现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已经收到了来自荷兰、卢旺达等国家的20多份国际人才简历。金发、卷发,白皮肤、黑皮肤,德语、日语、法语、英语……当天来创业大街“赶集”的企业、机构中,外籍团队占到一半以上。

首次举办的中关村国际创新集市,由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中关村创业大街共同主办,也是海淀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生动体现。

四年孵化355个海外团队

“如果没有与创业大街的这场缘分,我们在中国的落地、发展一定不会有这么顺畅。”初创于英国、在中国设立新公司的“翻易通”中国区总裁黄海说。

3年前,将人工智能技术、人工翻译众包模式结合的“翻易通”团队参加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的一场国际项目路演大赛,并获得了移动互联网组别的冠军。几个月后,公司在创业大街附近的写字楼里正式落地,成立了中国公司。

“创业公司起步时默默无闻,在创业大街的这次亮相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背书,国际团队容易遭遇的产品体验、水土不服等问题,创业大街也为我们进行了培训辅导。创业大街的国际业务发展越来越好,还成了我们翻译服务的客户呢!”提起团队在创业大街帮助下落地的故事,黄海如数家珍。

在中关村西区,乃至整个北京,像“翻易通”这样通过中关村创业大街提供服务的海外创业项目不在少数。2018年上半年,中关村创业大街集聚了45家服务机构,新增孵化创业团队462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40个;上半年共获得融资的有133家,总融资额136亿元。截至2018年6月,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921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355个。

中关村经验“出口”成趋势

12日下午,中关村管委会与巴黎大区企业发展局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关村—巴黎大区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大区和科研创新中心之一,巴黎大区将在人才、技术和资本等方面与中关村深度合作。签约同时,法国电信、法雷奥等8家来自法国的大企业,迫不及待地开始与旷视科技等中关村的创新企业一对一交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冲击很大,我们十分期待北京的优秀科技企业能为我们带来转型升级的灵感。”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说。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每年有上百位海外企业家、科学家通过国际人才培养计划“华才计划”来到北京,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创业生态。近距离听中关村的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分享创新经验,是大多数人参与这个项目的重要目的之一。

“北京的创新创业生态近几年快速提升,在全球创新链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是,北京仍然存在国际化人才程度不够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透露,目前北京创新创业人才中,海外人才占比仅为5%,而硅谷这个数字达40%。目前,其团队正与美国科学促进会、海淀区及中关村合作,研究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培养模式。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