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

2018-05-31 09:31:16  国际锐评    参与评论()人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经济在增长与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例如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不强、居民针对优质商品与服务品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新一轮的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来加以解决。例如,在国内改革方面,要重新提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国有企业混改、土地流转改革、服务业开放等结构性改革。又如,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提高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与服务水平,就需要有序地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引入全球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再如,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该一方面加快服务业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另一方面加大优质商品与服务品的进口力度。

事实上,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论坛上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内金融服务业开放、主动增加进口、对外商投资企业使用负面清单管理等新一轮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举措,均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内在需求与必然选择,而非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后中方作出让步的权宜之计。上述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举措,既符合中国长期以来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以及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指出的。正是因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的主动选择,其进程也自然会由中国政府自主掌控,而不会听任于外部压力的摆布。

例如,中国政府的确提出了要在未来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尤其是逐渐放开各类金融机构控股权的政策。然而,考虑到目前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正处于上升与显性化的过程中,且中国政府也将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作为未来三年的三大任务之一,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必然是渐进、可控且有序的,中国政府必然会维持好防范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市场开放之间的平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政府也将继续维持对资本账户的恰当管理,以避免外部不利冲击的爆发影响到国内的宏观金融稳定。

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