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大坝极目远眺,登轮船甲板指点江山,到长江岸边实地察看,在洞庭湖畔俯瞰浩淼烟波……人们追随着他的脚步,感悟着母亲河的今昔之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磨难与辉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跋涉与奋斗、新时代的新理念与新气象,都在纵贯6300公里的长江上留下了印记。
看长江,也是看中国;把脉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再一次昭示,民族复兴征程上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分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前的那次座谈会,总书记用“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来形容。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从会场传出来的声音激荡广袤大地: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个字,振聋发聩。翻开那时的长江生态画卷,更能理解这一重要决断的缘由。彼时,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系统警钟阵阵。人们看到,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肠梗阻”、上游“遇瓶颈”,河湖湿地萎缩甚至干涸……处处千疮百孔。
长江严重透支,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她:“病了,病得不轻了”。
历经几十年激流勇进的大开发、大建设,是时候改变了,也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时候了!总书记强调:“发展也要讲兵法,兵无常势。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
考察路上,他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他说,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此时的必答题。对于其中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得十分透彻:“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实际上是给发展树立了一个前提,给产业树立了一个标杆。”“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也是为如何发展指明路子。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重庆-武汉,两次座谈会相隔800多个日夜。江水滚滚东逝,江岸黄了又绿,长江的模样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发生着可喜变化。党中央的要求是否落地有声?时代的考卷能不能按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考察的几个地方,不约而同拿出了两年前的老照片。
“化工围江”难题,解得开吗?宜昌市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灰黄色的老照片上,临江一片厂房,将长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经过搬迁拆除,如今腾出近千米岸线,岸边垂柳依依。漫步沿江码头坡道,习近平听闻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他赞许地说,这样做才是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非法砂石”屡禁不止,刹得住吗?地处长江干流河滩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总书记仔细端详两幅照片。前一幅污水横流,分辨不出哪儿是砂石、哪儿是江岸。后一幅,芦苇铺绿、水清河晏、江豚腾跃。若不是岸边一根桅杆,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地方。习近平走进江边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想给总书记看看保护区的麋鹿,只见一头壮硕的麋鹿悠然吃草。听说一群候鸟至今没飞往北方,总书记笑着说,它们恋恋不舍。
自荆州港码头乘船,沿江而下。途中,湖北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负责同志逐一向总书记作汇报。护岸、修滩、固坝、疏浚……地图上,有座江心洲并不起眼,它的变迁却是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名叫倒口窑心滩,过去是黄沙漫天、寸草不长的沙洲,现在草长莺飞,牛羊也会涉水过去。”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成绩却只有寥寥数语。他说,我这次沿途看了一下,确实很有成效。“非法码头959座彻底拆除,402座已经基本整改规范……”他对这些数据信手拈来。“共抓大保护的格局基本确立。也并没有因为强调以大保护为前提,而使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会上,总书记和发言的7位同志,都用了很大篇幅讲问题和差距。对自己辖区和分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发言的代表们剖析起来丝毫不留情面。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一一指出:“沿江产业发展惯性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长江岸线港口乱占乱用、多占少用、粗放使用的问题依然突出,流域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现在还是没管住!”
党的十九大后,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一次系统部署,将释放哪些新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秣马厉兵,清扫战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此行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进行分类指导、综合施策。”
人类的每一段文明,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