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金可
“十八个半截胡同”,光看名字,就得懵圈。
七扭八拐的胡同里,一个圆脸,笑眯眯的年轻人骑着辆电动自行车,熟门熟路。年轻人叫纪达,是这片儿的片儿警,胡同里每一个拐弯转角,每一处隐蔽院落,甚至哪个院儿柿子熟了,哪个院儿闹耗子了,他都门儿清。
“十八个半截胡同”,属通州莲花寺社区,是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中仓派出所辖区,全是平房,6000多名居民以回族为主。
纪达刚到的时候,也懵了。
“城里的胡同都连着,这里的胡同都是半截的。”纪达掰着手指头数着,马家胡同、熊家胡同、半截胡同……其实原本这里是十条胡同,其中八条,被中街拦腰截为两段,形成“十六个”半截胡同,再加上两条本来就是半截的胡同,一共是“十八个半截”。胡同里,青砖、门楼,看上去都长一个样,刚开始,纪达一进胡同,就转向。
“就算是迷宫,我也得给他拿下,总不能在自己管片儿迷路吧。”纪达见天在胡同里转,不知道碰了多少回南墙,才把这一带摸清。
胡同里新来的这个小警察,居民都没太把他当回事,总觉得,小年轻,靠不住。纪达也觉出大家的不信任,很是苦恼了一阵。老民警支招,“先去居委会转转。”纪达从善如流,每天都到社区居委会报到,“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的,您言语。”
事儿还真不少,这边老家儿和子女闹矛盾了,那边街坊邻里因为遛狗打起来了……把个20多岁的小伙子,折腾得手忙脚乱,牢骚话没少听,夹板气也没少受,纪达觉得特憋屈,“考警察,我是想当刑警,抓坏蛋,怎么让我干片儿警!”一边嘀咕着,他一边扎进操场,去跑圈,汗一出,情绪也就散了,洗个澡,回过头,接茬处理鸡毛蒜皮。下班了,他还查资料,了解胡同历史,学习民族政策和风俗。斋月期间,为了不影响大家白天休息,他特意晚上入户,甚至还学会了回族问候语。
说话和气,不嫌麻烦,有里儿有面儿的纪达渐渐被居民接受。
“小纪,我们院子里的水管没水了”“没水,可怎么做饭,怎么洗漱呀!”几位居民围着纪达,请他想办法。纪达跑过去一看,水管年久失修,早就该换了。换管道,大家都同意,可费用怎么算,管线怎么走,用什么材料……院里十几户,谁都有主意,居委会也有自己的考虑,纪达跑了五六趟,大家总也谈不拢。
眼瞅着天热了,要是没水,可就麻烦了。纪达把大家都请到居委会,面对面,一起讨论细节。纪达忙前跑后,大家都看在眼里,冲着他的面儿,各让一步,“换水管”的事终于达成一致,每家装一块水表,解决用水问题。“跑了半个月,大伙儿能听我一句,把这事办成,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纪达终于放了心。
“十八个半截胡同”的居民,50岁以上的中老年占小一半。“我是小辈儿,咱就勤跑着点儿,陪叔叔阿姨说说话,帮他们跑点儿腿,这工作也就好开展了。”纪达总结着工作经验。
一天,值班民警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同一个大姐打来的,要求派出所给她送饭,点名要吃牛肉馅饼。纪达知道后,什么也没说,转身就奔了清真餐馆,买好馅饼送过去。
第二天,电话又来了。纪达不但买了馅饼,还多要了一份饺子。一进门递到大姐眼前:“大姐,这儿还有份热乎饺子,您想吃哪个吃哪个。”
第三天,大姐还没打电话,纪达就敲门了,“大姐,饭送来了。”
大姐彻底被“征服”了,“小纪呀,大姐可不是不讲理啊……”她抓着纪达的手,哽咽着。原来,因为拆迁问题,大姐和亲人产生矛盾,现在拆迁完了,她又担心拿不到钥匙,才……“您别急!”纪达安慰好大姐,赶紧向有关部门详细询问政策和手续,主动约拆迁方和大姐商定交付事宜……乔迁之日,一辆板车拐进胡同,纪达来帮大姐搬家了。
“其实,好多事并不属于我们的职责范围,但人家找到咱,咱就得想办法帮人家解决。”小纪管的这些“闲事”,使他彻底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每天一两趟,算起来,纪达每年要在“十八个半截胡同”走上1000多公里,四年来,他累计化解各类纠纷230余件。纪达还摸索出一套“以房管人”的办法,每条胡同选胡同主事、每个院落选院长,和居委会建立互动机制和24小时巡逻机制。
天道酬勤,莲花寺社区被评为“北京市平安社区”,连续三年居民满意度100%。纪达自豪极了,“这满足感绝不亚于抓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