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丰沛的水电、风电、太阳能资源,优良的种植养殖条件,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凉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本该是一片富饶之地。
为什么这里的彝族群众生活仍旧贫困?这里的脱贫工作该如何精准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向当地干部群众问需问计。
上世纪50年代,凉山州实行民主改革,世居在这里的彝族群众,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直过民族”。
住房、道路、产业等看得见的贫困,与思想观念、内生动力等看不见的贫困,交织叠加,相互影响。
围坐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同这家人,还有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用拉家常的方式,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座谈会。
女主人节列俄阿木的丈夫几年前因车祸不幸去世。她自己长期在外,一双儿女由奶奶照顾。
见到习近平总书记,老奶奶热泪纵横,激动地说:“今天见到您,我就像做梦一样。以前家里很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政策。我现在没有什么牵挂了。”
习近平总书记拍拍老人的手,安慰她说:“你很了不起。家里遇到不幸,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孙子孙女抚养成人。你要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老奶奶22岁的孙女热烈日作,刚从成都一所职校毕业。她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村子里小孩子以前没书读。如果不是党的关怀,她和弟弟也没法上学念书。现在实行“一村一幼”,从小学好汉语,可以更好融入社会。
“我想在村里做一名幼儿老师,把孩子教好,让他们将来过上好日子。”热烈日作几度哽咽。
坐在一旁的洛古有格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接过话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
大学毕业后,洛古有格到重庆一家企业工作,每次把家乡土法制作的腊肉带给同事们都广受好评。受此启发,他2014年回乡创业,组织了110多户乡亲做起了腊肉生意。
洛古有格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位年轻人的实干和抱负,投以赞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