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北京,和谐宜居的生活崭露头角

2017-10-30 18:23:37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1月,北京市发改委剖析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四大根源。

根源一:北京人口增长过快。截至2014年底北京的常住人口达到2151.6万人,已突破2020年1800万人左右的控制目标。“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50万人以上,几乎相当于国外一个大城市规模,人口无序增长导致城市不堪重负。

根源二:交通拥堵。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已达到了561万辆。中心城区交通日出行总量达到了4454万人次,早晚高峰路网平均时速25.8公里,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接近2小时,人均通勤时间居全国首位。全市71%的产业活动和71.8%的从业人员集中在城六区。

根源三:从资源能源看,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状况决定无法承载过多功能和产业。2014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降至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北京市约70%的电、40%的成品油、98%的煤炭、100%的石油和天然气均需外部供应。

根源四:从环境看,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远未达到国家新标准,PM2.5污染治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北京患上了“大城市病”,居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治理“大城市病”,注定要背水一战。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过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治理“大城市病”的良方。今天的北京市民,几乎是全民参与这场战役,越来越多的市民,适应、支持、享受治理“大城市病”带来的生活的改变。

今年年初,北京掀起了全市范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许多居民的生活,在城市的“瘦身”行动中发生了改变。延续了多年的违建被彻底拆除;直管公房不能违规转租转借了;嘈杂的胡同清静下来……城市做“减法”,居民的生活也从喧闹、局促变得安静、舒坦。

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所在的西外南路地区,曾经是北京市群众反映问题最突出的50个乱点之一。老居民茹先生说,原先开车从立交桥东口到世纪天乐附近,两三百米的距离,每次要走半个多小时,现在4秒就开过去了。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