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习近平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几年

2017-09-25 10:58:5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两个新城的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它们如鹰之双翅,助“京津冀”一飞冲天。

9月,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建筑全面进入装修阶段。

行政办公区首座配套变电站已正式竣工投产,这意味着行政办公区开始由正式电源供电,为服务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入驻、加快推进副中心整体建设提供了电源保障。年底,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将正式开通。

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四大市级机关及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启动搬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规划委测算,随着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通州。

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承接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以大运河为骨架,将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环境带;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将形成12个共享组团。

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这里成为总书记期望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日子还会远么?

作为另一“翼”的雄安新区,虽然还只是一个呱呱坠地未久的“婴孩”,但其声音的嘹亮,已引起世人关注。一句流行语说得好:“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这里,代表着未来。

对于这一天降大任,当地干部群众夙兴夜寐,精心推进各项工作: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住房政策、征迁安置政策、人才引进等等,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区建设的关键一环。今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可见总书记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视。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宝玲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区建设的命脉,是新区成长发展的靠山。离开了这个靠山,新区就发展不起来。”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新区开展了“洗脸工程”,强力治理环境污染。10月底前,雄安新区所有农村将基本实现垃圾社会化管理,要让农村像城里一样干净。新区铁腕治污,坚决清除污染点、切断污染源、关闭污染企业。截至目前,已有9400多家“散乱污”企业被关停。

关键词: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