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为什么判断会出现“重新回到自行车网络发展”这样的变化?
胡玮炜: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整个交通出行中自行车占到60%以上,而在过去发展四轮汽车的经历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降到10%以下。其实欧洲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发展汽车,然后自行车比例下降,后来自行车又重新回归,占到了30%。所以,今天从价值观来说,大家都在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就是怎么样让出行、生活更好,大家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个本质问题。比如,骑自行车出行生活是不是会更加美好、更加健康。从技术上,移动支付技术广泛的推广、自行车产业的完整性和技术能力,都为摩拜走到今天给了很大的支持。
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了一些数据,体现摩拜如何实现骑行改变城市。4月清华同衡联合摩拜发布的《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中显示,摩拜单车运营的一年里,摩拜用户骑行累积里程超过25万公里,节约了54万吨碳排放,相当于节省了17万吨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自行车的出行比例翻番,从5.5%上升到11.2%。
“在政府层面需要出台一些统一的标准”
新华社记者:摩拜两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有遇到哪些问题?
胡玮炜:共享单车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比如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空间、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等。我们是个全新的模式,会遇到很多空白点。虽然在法律层面没有问题,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又有很多争议,需要政府用创新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事情。
共享单车这件事,政府大面上是支持的,有很强的社会效应。为此,在政府层面需要出台一些统一的标准,应该是中央层面的统一标准。因为互联网公司就是全球一个标准进行发展,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准,上百个城市就是上百个标准,这对于我们是很复杂的。
新华社记者:摩拜单车如何跟全国各地的交通系统融合?
胡玮炜:我们现在非常积极与政府合作,成立了城市开放数据的研究院,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摩拜单车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现在已经成为第三大城市出行交通工具,以成都为例,成都地铁每天有200多万出行人次,而摩拜每天的出行已达到300多万人次。未来,摩拜会做更多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公共管理效率的一些工作,让城市更绿色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