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中国(3)

参与评论(-)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记者李婉露、汪萃杨):

4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留学生宿舍里,几十位孟加拉国留学生聚集在一起,一边分享着自己制作的孟加拉国传统美食,一边唱着歌。没有乐器,他们就随手敲着身边的桌子,打着鼓点,丝毫没有影响愉快的气氛。

他们中有年轻的本科和研究生,有在读的博士、博士后还有访问学者。但是在这个集体里,他们总是称呼彼此为兄弟姐妹。他们的身份是浙江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与学者协会的成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财务、秘书长、主席等等,每个人都在这个集体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独自一人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生活,初来乍到,语言不通,再普通不过的饮食起居都成了难题。每一位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有过相似的苦恼,哪怕有一个同乡人讲上几句母语都会是开心不已的事。那如果在异国他乡,有一个温暖的组织,有一群兄弟姐妹,大家相互帮助,互相扶持,年长者传授自己的经验给新人,新人负责组织集体活动,活跃气氛,是不是再美好不过了?在浙大我们见到了这样的一个组织,也结识了一群可爱的生活在中国的孟加拉人。

伊姆鲁尔-艾哈迈德现在是这个协会的负责人,也是最初的创始人之一。2014年,在中国已经学习生活了4年的伊姆鲁尔萌发了创建一个孟加拉留学生社团的想法。2010年,当他到中国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同期的孟加拉国学生只有他一个。现在,每一年都要有20多名孟加拉留学生来到浙大。伊姆鲁尔说:“以前人少的时候,我们彼此能够相互照应。后来来的学生多了,又分散在各个校区,彼此之间交流互动就有些麻烦。那时候我就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成立个小的组织,来帮助这些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另外,即使身在异国,我们也希望通过文化活动和共庆民族节日的方式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协会的成员已经超过了三十人。Imrul拿到了博士学位,现在是博士后在读。他也从协会的副主席变成了主席。每一年都有新人来,也有毕业生离去,变化的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不变的是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爱。伊姆鲁尔说:“我们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在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友好和互助的关系。通过一起庆祝孟历新年、开斋节等节日让我们在中国也能找到文化和精神的寄托。另外,每年新学期到来的留学生都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帮助和建议,签证申请、看病买药,或大或小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去提供帮助。我们还在脸书上成立了一个小组,向孟加拉国的学生宣传浙江大学,如果他们要申请留学,我们也会帮着联系。”

米塔和马蒙是一对可爱的夫妇。两个人三岁的女儿和他们一起生活在浙大。马蒙去年刚刚读完博士,之后继续在浙大深造读博士后。他的太太米塔则是刚来到中国读博士的新生。马蒙现在是这个孟加拉国留学生协会的秘书,负责一些日常的行政工作。马蒙表示他们定期都会组织文化活动,刚刚结束的孟历新年,他们就组织大家一起庆祝。无论是宗教节日还是国家节日,大家都是一起庆祝的。

2013年,马蒙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浙大的孟加拉国留学生有6、7个人。这些人也是协会成立时的元老成员。马蒙说:“我们彼此都像是兄弟姐妹一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初到中国,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那些早些年来的兄长总会照顾我们。说实话,离开祖国到异国他乡生活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我第一年来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讲一句孟加拉语的机会都没有。但现在,有了这个组织,我们聚在一起,想怎样畅怀聊天都没有问题了。

如果说这个小小的协会帮助了浙大孟加拉国留学生迅速适应了中国的生活的话,那么,杭州这个城市给了他们更多爱中国的理由。谈到这里便捷的移动支付,优美干净的生活环境以及友好热情的中国老师、同学们,让他们倍感幸福。

米塔说自己的女儿来到杭州,因为环境变得干净了,身体都强壮了好多。现在女儿会说的汉语比自己还多,也十分喜欢中国的文化。以后夫妇二人希望有机会能留在中国工作。

伊姆鲁尔则是感叹在杭州移动支付的便利,以及中国良好的治安环境。他说:“2010年来中国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用纸币支付,现在大家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了。已经没有人带现金出门,到哪里都是用‘扫一扫’。我觉得很方便。”

米赞努尔两次到中国学习,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了四年之后,他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浙大。7月份,他就要结束自己的访问,返回孟加拉国了。在中国这两座城市里,他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米赞努尔说:“从心里讲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中国待了五年,在中国我从未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

他还和记者分享了他在北京时一次难忘的经历。他的孩子有一次耳朵痛,需要看医生,但是他当时初到北京,语言不通,又不知道医院在哪。学校医务室的人向他推荐了北大医院,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于是医务室一位护士打车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医院。事后他想请这位护士喝一杯咖啡,可是对方婉拒了。米赞努尔说:“在中国我最常用的一个词儿就是朋友,只要说这个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我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中国人热情的帮助我。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和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老师、同事们保持着联系。”米赞努尔认为,一天的朋友也是一辈子的朋友。而对于杭州,他同样怀着一份不舍之情。“我常说,如果一个政府想要建设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城市,那么杭州就是最好的范本。杭州的教育、城市建设还有饮食都特别棒。北京和杭州是两种不同味道的城市,但每一个都充满了魅力。”

结束采访,大家围拢起来拍了一张自拍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浙大孟加拉国留学生的这个群体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民族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与杭州这个城市的美好。

既能够与自己的同胞共享民族文化的乐趣,又能在一个新的国家里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学习体验,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