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慈善筹款平台须凝聚而不是伤害善心
日前,网络慈善筹款平台水滴筹再陷舆论旋涡。一位求助者因女儿重病筹款25万余元后,被网友曝光其家境殷实,“有店有房有车”。随后,获助者竟然大肆辱骂捐款者。一则爱心故事,硬生生演绎成了“农夫与蛇”。水滴筹凝聚了善心,最终却又伤害了捐款者的善心。
按照水滴筹官方网站的介绍,成立两年多来,已经累计帮助55万名大病患者筹到超过62亿元治病钱。这些善款为千千万万家庭雪中送炭,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可以说,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筹款模式,对于凝聚社会爱心、促进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诚信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社会爱心尤其需要珍视和呵护。随着不断成长和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如果平台无法保证筹款、用款各个环节的真实和诚信,甚至一再伤害捐款人的爱心,那么其公益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就有可能跟它的宗旨南辕北辙。
此次求助者的女儿突患重病,需要巨额医药费的情况属实,筹款数额也与治病所需大致相当。然而,求助者却有意隐瞒了一部分关键事实。据了解,求助者是南宁某老友粉店的老板,家庭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担30万元左右的医药费,应该不属于水滴筹的帮助对象。
当真实情况曝光之后,舆论的矛头几乎一致指向求助者及其女儿,而更应承担责任的筹款平台反而被人们轻轻放过。求助者钻空子属于私德有亏,其女儿恩将仇报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线。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难奢望每位社会成员都具有良好道德和过硬品行。扎紧体制机制的篱笆,堵住漏洞和缺陷,使他人没有空子可钻、没有可乘之机,这正是机构平台的责任所在。
原标题:女儿病危,南宁一母亲众筹25万元救女!被爆多套房开豪车!女儿怼网友,言语污浊不忍看近日,武鸣市民邓女士在水滴筹发起筹款,称女儿小黄由于病毒感染住进了ICU,却无钱治病,最后共筹得25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