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笔者看来,法国人或欧洲人的担心有其“虚”,也有其“实”。其“虚”,在于欧洲人,尤其是工业革命发祥地的西欧人,外加对外殖民到美洲与澳洲的广义欧洲人,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时期内,早已习惯了作为世界“领头羊”的角色。第一次受到非西方社会的、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的挑战,还要面对中国人倡导的“一带一路”,心中的滋味可谓五味杂陈。
而其“实”,则在于欧洲人担心倘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基于中国自始至终具备的强大生产能力以及产品极高的竞争力,尽管欧洲国家是有所获益,但更大的可能性将是中国产品如潮水般涌入欧洲市场,会让举步维艰的欧洲企业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是中国摆脱了单一的“世界加工厂”标签,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后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玩家”。根据笔者与欧洲专家、民众的探讨,倘若说“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份额效应与心理效应,那么毋庸置疑的是“中国资本”对欧洲国家掀起的冲击,几乎是全方位的且直抵七寸。
能发挥的效应
诚然,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非常重视的,无论从专家、学者隔三差五地组织研讨,还是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陆续上马;无论是设立亚投行以解决“一带一路”大型项目的融资难题,还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诸多双边或多边的项目合作协定都能看出这一点。但就中国与欧洲而言,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上,会不会出现烧火棍般“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呢?首先,“双赢”应该是中欧双方在“一带一路”推进中的主格调,只有确保中欧双方的利益,中欧关系才能得以长久维系。其次,应强调纵使中国率先获利(这只是姑且的假设),也无非是时间的先后而已,并无实质性的分歧。
原标题:想通了!这些国家丢掉包袱,赶乘“一带一路”快车——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广域经济圈构想,日本企业已经开始为寻找商机加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