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国学者:“欧美梦”魅力不再“中国梦”渐受追捧
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网站7月6日刊发法国蒙泰涅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的文章《“美国梦”的陨落与“中国梦”》称,欧美一度凭借自己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令人心生向往。如今是代表繁荣的“中国梦”占上风。从西方到东方,“梦”的意义更加唯物,或许也更符合时代精神。
文章称,“中国人无处不在,并且所有人都在谈论他们的新丝绸之路。”说这话的是一位日本人,他和很多大银行家一样,刚刚参加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联合会议。他在描述“中国梦”这个新现实情况的时候几乎有些嫉妒了。随着美国和欧盟成员国漫不经心,“中国梦”逐渐取代了“欧美梦”。在中国人建桥铺路、开隧道扩港口之际,欧美难道不是在封闭自己的心和边界吗?
文章称,获得198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丹麦电影《征服者佩尔》讲述的是19世纪末瑞典农民到丹麦求生计,生存条件严峻。影片结尾,一位兄弟打算前往美国,另一位打算留在欧洲搞革命。在冷战末期,这部电影似乎在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息: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失败了——苏联即将解体——而“美国梦”赢了。那位横渡大西洋的兄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留下的那位也并非完全走了岔路。但在2018年,这部电影传达的信息似乎已经属于一个很遥远的世界了。如今的“中国梦”与过去的“欧美梦”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文章称,对非洲人、中东人以及南欧人、巴尔干人和欧洲中东部的人而言,中国靠金钱成为终极赢家,但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对非洲人而言,中国劳动者与西方人相反,他们不仅没有对外殖民的历史,而且工作地的生活条件和当地劳动者非常相近。对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而言,中国人不会摆出任何条件,也不教训人。和他们打交道很简单,他们只是追求那些能够与你一致的利益。
文章称,实际上,“欧美梦“和“中国梦”存在某种连通。前者越是干涸,后者就越滋润。美国和欧洲因为搞自我封闭,直接为中国助力。欧美要如何提倡那些自己都不践行却强加于人的价值观呢?
文章称,在深刻变革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中国的发展方法发挥有效作用。从西方到东方,“梦”的意义变得更加唯物,或许也更符合时代精神。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
举世瞩目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周末在青岛顺利举行,作为此次峰会的主会场,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为青岛留下一座“历史地标、城市名片、市民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