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笪志刚:中日文化交流潜力超越两国
26日,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由36部、4175册组成的珍贵“汉籍”,其中包括失传千年的唐代典籍。消息引来人们赞叹的同时,也触发思考:两国应如何进一步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注入新基因。
在中日长达2000多年的交流史中,文化交流是两国认知、融合、交互最为深刻的领域,也是追溯历史最为久远的。与中国文化在古代、近世深刻影响日本,日本拜中国文化为师相比,近代,尤其是现代,吸收欧美文明养分的日本文化更多影响中国,成为中国借鉴西方文明的窗口。
同样,近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也是中日冲突与碰撞甚为激烈的缩影,也佐证了日本文明及文化的独特性与岛国文化影响力的狭隘一面。周恩来总理“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概括也折射了中日和平相处则两国互学互鉴,文化交流异彩纷呈,中日交恶则影响两国国运兴衰走向歧路,文化交流也受到影响的事实。
以中日恢复邦交45周年、《中日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为契机,两国关系出现改善势头,再次验证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在遏制双边关系交恶,国民感情下降上的特殊作用。
其实,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是修正中日关系的“定盘星”,也是促进东亚乃至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催化剂。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未来国与国竞争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区域开放包容的关键也是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中日两国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文化吸引、广域传播,续写区域文化共同体的机运正在形成,以文化为基,谋求东亚乃至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认知感、归属感,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经济的贡献者、世界秩序的维护者的身份认同的脚步,正在悄悄向东亚走来,朝向亚洲潜滋暗长。
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能拯救世界”。那么,文化交流就能重塑国家关系乃至世界格局,创造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和谐共同体。(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人民网讯 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暨中国日本史学会2018年会学术研讨会16日、17日在济南举行
新华社日本新潟5月23日电(记者姜俏梅 马曹冉)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由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主办的新潟、宫城、山形、福岛等日本4县中日友好交流大会22日下午在新潟县新潟市举行
新华社日本新潟5月23日电(记者姜俏梅 马曹冉)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由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主办的新潟、宫城、山形、福岛等日本4县中日友好交流大会22日下午在新潟县新潟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