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宣汉县易地扶贫工作被曝光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新鲜事:易地搬迁名额评定被指涉嫌标准不一和数字造假,说到底就是搬迁对象划定的不精准;安置房漏水,可能缘于质量把关的疏漏。而易地安置选址的不科学性,客观也造成贫困户“职住分离”,不得不在两地折返,看似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却既没有“挪穷窝”也未能“换穷业”。
从报道看,涉事地区的搬迁安置房大量空置后,当地被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通知村民入住和嘱托老人照稿子念。唯上的导向下,扶贫只顾着完成“数字指标”,没有嵌入“贫困户立场”,最终沦为形式主义,也就在所难免。
扶贫不可骛于虚声,今年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这也给扶贫提出了“务实”的要求。而要务实,扶贫就得回归其“初心”——易地搬迁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贫困户在住房难题上“被输血”的代价,却是离开耕地后谋生层面的“造血”能力衰减,显然不合理。就算无法因地制宜地就近安置,也有必要帮助贫困户对耕地协调流转和适当补偿,并培育其谋生技能,而不是建完安置房了事。
在扶贫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易地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一种方式。这块硬骨头再难啃,也要循着“民生期许”的方向做实做好,这样才能不让扶贫这样的民心工程变成闹心工程,也才能让民众免于“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的困境。
(作者:佘宗明,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