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颐武:释放网络“亚文化”的积极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也成为互联网中重要的流行趋势。这些短视频多是一些草根个体以片断化方式呈现的表演,往往是偶发式且很多时候具有即兴性。这些片段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内容也相当芜杂,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一部分,其中心是通过这种片断式、瞬间性的“流”状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展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是某种片刻的“感觉”。当大量这种趣味性的片断集中在某个应用之中,就会塑造出某种整体的氛围或趣味,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形态也很不稳定,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值得社会关注。
这些新流行起来的网络文化形态和过往的许多流行文化存在不小的差异。这种流行文化形态主要来自我们常说的三四五线城市或大城市里并非主流的“草根”年轻人,也就是常被称为“小镇青年”那些年轻人的趣味所在,因此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即一种特定群体趣味的表达。
这种主要源自三四五线或大城市里非主流年轻人的独特“亚文化”,其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原来处于一种仅在自己“圈子”里流行的形态,这类短视频的爱好者,也就成了相对沉默的存在。不过,随着这些人迅速“中等收入者”化,他们文化消费的能力和影响都日益凸显,在文化上的发言权也增大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短视频的爆发式崛起,就是这种新影响力的表征。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过去相对“草根”的文化形态突然主流化了。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扁平化,这种趣味也突然变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流行,原来所谓文化主流中的青年也已参与其间,甚至引起了一些主流媒体的介入。如此一来,这些原来与主流文化平行发展的文化形态,就获得了更大能见度。
这种趣味有其轻松的一面,有让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减压和休闲的功能,展现出了某种文化活力。但其在形态比较丰富的同时也有芜杂的一面,而且有些消极面已经暴露出来,受到社会的正当批评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亚文化”常常有其趣味并不高雅的一面,有些甚至是粗鄙不当的,因而必然地要有所监管和监督,无论媒体、社会还是公众的监督和批评都有积极意义。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漠视或否定这种“亚文化”充满活力和积极性的一面。一方面,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种形式,也能让他们参与社会,在化解焦虑和压力的同时获得正面的力量。这些都是积极的,也是大众文化应有的积极意义所在。另一方面,这种新的并且为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也是经过本土互联网企业在借鉴中创新,而出现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特大众文化新形式,它也是中国互联网活力的展现。虽然这种形式现在看起来还比较粗糙,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但它已展现出自身的某种生命力,具体的某个应用或许不能持续,但这种青少年喜爱的文化形式,却代表着某种新的文化潜能和可能性。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面是社会总要追求文化的提升,追求更高的艺术展现,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面也要从民间的、草根的文化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丰富文化本身。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从这个视角看,当下这种短视频的流行,可以说是一种来自民间的“野”,它保留了不少“草根”年轻人文化上的活力,其消极面当然需要有效遏制,但也要让其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在社会主流中得到有效提升,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更好地传播正能量。最近25家央企进驻抖音等努力,显然是非常积极的,也会发挥正面作用。通过社会、用户、互联网企业自觉性的提高以及监管的加强等,这种文化形式的积极方面会有更好的体现。(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