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中华视点最新评论 > 正文

张蕴岭:客观认识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8-06-08 10:02:19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同定位也影响了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比如,中国认定自己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了人均指标,其他很多总体指标都排名靠前,因此,外界往往认定中国已是一个发达国家,由此往往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认定。如果中国做不到,他国就可能给一个负面评价。此外,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往往个体被作为总体看待。比如,中国在海外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有些投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会影响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总体形象评价。还有,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无论是形象的自我定位,还是他者对中国的形象认定,都有很鲜明的“转型期特征”,也就是说是动态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要维护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靠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够不断向好的方向行进,进程可持续。

好形象期待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基因.但是,在一个复杂的世界,要“众口一词”说中国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他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要做客观分析,对“坏形象”认定的反应要冷静,不能因他者认定与自我认定有大偏差而“情绪化”,甚至做出激烈反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特别要避免用“一把尺子”作为标准去度量或者要求他者。在很多情况下,要能容忍,或者说要能宽容他者的不合意认定。在一些情况下,“负面形象评价”可能反映的是真实的问题,可作为警示,促进进步。

对国家形象的观察与认知,就像一个多棱镜,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象往往不一样。应该看到,如今,外部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定要比以往复杂得多。特别是周边国家,基于历史关系、现实利益、外部关系等诸多因素考虑,对中国形象的认定,不仅影响因子复杂,而且很受事件的影响。

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明确定位,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对这个好形象定位,中国是下决心要塑造,用实践不断验证的。(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