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别高估了日本“工匠精神”

2017-10-16 15:56:4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不仅需要技术水平,更需要成本。高度精密的设备、大量时间投入、反复测试优化、人员的精神专注,这些都是成本。在市场上,无论企业把产品做得如何极致,始终都要卖给消费者。价格并不由其生产成本决定,而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决定。价格无法摊平成本,企业就要破产;把价格提升,商品就会变得昂贵,注定只能卖给少数人,企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企业的通常策略是控制生产成本,生产符合多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标准化的快速量产,最大规模抢占市场,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就是企业要做的事情。

我们能指责企业缺乏“工匠精神”吗?很显然,是消费者指引了他们的策略。只有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有能力有愿望追求更好,企业才会增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时候,他们走到前台鼓吹自己多有情怀,重视用户体验,才能获得相应回报。

想想看,1980年代时,绝大多数家庭还看不上黑白电视,一家电视生产企业的正确策略是什么?是生产黑白电视、初级彩电,把价格打到最低,抢占最广大市场,还是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彩电生产线,投入大量资源研发“高清呈像”?事实上,能活到今天的企业,大多走的都是第一条路线。

通过市场竞争,企业被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种催动效果远远超过“工匠精神”。

神户制钢丑闻,意味着日本制造的声誉破产吗?应该还没到那地步。只是我们要清楚,没有什么国家的企业是特殊材料制造的。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不应只寄望于“民族特性”,而要靠市场竞争。

□陈兴杰(媒体人)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