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邵逸夫的退位,TVB和邵氏产业也逐渐没落,香港娱乐业最辉煌的时代也落下帷幕。
邵逸夫的传奇一生公元1907年,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离世的前一年,江南水乡的一户富足人家里,迎来了他们的第六个孩子,家人为他取名为邵枚楞,但朋友们更喜欢叫他老六或六老板。在此之前,一个名叫西洋镜的泊来品流入中土。成人后,这孩子的长兄,中国电影的先驱,天一公司的老板邵醉翁给他起了个别号——逸夫。后来,邵逸夫自况道:自己的一生注定奔波忙碌,但又想着能闹中取静,安安逸逸地过一生。
一生阅片五位数的“超级影迷”
邵逸夫的老家浙江宁波,可谓中国早期电影的福地。张石川、袁牧之、应云卫等中国电影卓越的开路先锋都诞生于这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所在。而邵家与电影的渊源,也让这个曾经一度凋敝的大富之家起死回生。邵氏兄弟无一人子承父业,几乎全部投身于水银灯下。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就响应三哥邵仁枚的召唤,下南洋开埠市场。邵逸夫回忆创业之艰辛,形同苦力一般,走街串巷,搬运器材。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当时的中国受其牵连。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影也概莫能外。当时还是青涩少年的邵逸夫就从中看出巨大的商机。1931年,他的老乡张石川炮制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同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很快,曾学习摄影的邵逸夫就大展拳脚,身兼制片和导演,拍摄了第一部粤语残片的先声《白金龙》。本片投资一万,却获得七十万的收益。这大大鼓舞了邵逸夫从影的热情,也使刚刚举步维坚邵氏集团很快就健步如飞。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二战前,邵氏父子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成为了当时声名最为显赫的电影集团之一。
随着抗战的爆发,炮火扰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直至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战争结束后,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亚和美国,他把目光投向了香港。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的清水湾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并自任总裁,由此开始了叱咤香江三十年的辉煌生涯。
邵逸夫有着严重的迷影情结,他曾自诩每天至少看一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九部,一年700多部,终其一生,其阅片量已达五位数。
三大策略建立“东方好莱坞”盛世:建大片场、培养大明星、娱乐至上
邵逸夫本人不仅精通编导摄录美等电影工种,对电影的发行、制作、宣传也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一点,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已过天命之年的他,第一个到公司的是他,最后一个走的还是他。
邵逸夫阅片无数,而对自己公司影片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人去看。他认为去戏院无非是看人、看景和看事,这三方面都满足了,就无往而不利。看人就是看明星,从天一到南洋再到邵氏,从早期的胡蝶、阮玲玉到中期的李丽华、凌波,再到更晚些的狄龙、姜大卫,无一不美仑美奂,顾盼生辉。乃至进军电视时,周润发,赵雅芝以及刘德华、梁朝伟为代表的五虎将,包括后来风靡华人世界的四大天王,都是经这位老先生一手策划。
看景,主要是室内场景的设置,亭台楼榭均要舒服养眼。邵氏最重要的两位最炙手可热的导演,李翰祥和楚原都是置景的高手。邵逸夫更以过人的胆识,不惜血本,在香港清水湾的一座荒山斥50万港元,建立了亚洲迄今为止最大的影城——邵氏影城。占地80万英尺,员工超过1300多人,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远远超过香港其它电影公司的影片产量。外国人所称之为的“东方好莱坞”具体指的就是此地。
说到“看事”,邵氏的影片几乎全部具备无丝毫门槛且毫无遮挡的娱乐性,像李翰祥执导的《后门》、许鞍华执导的《倾城之恋》这类文艺小品,绝对是谓凤毛麟角。邵氏影片皆是最为升斗小民最喜闻乐见的“拳头加枕头”。拳头属张彻,枕头则属李翰祥,后期又有更为邪异的桂治洪和牟敦芾。
邵氏出品了一千多部影片,为华语电影制片厂产量之最。但从人文上考量的话,那句“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口号就不得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有趣的事实是邵氏的台柱子李翰祥离开邵氏,远赴台岛后的《破晓时分》、《冬暖》、《缇萦》等片才最大限度地展开了这位大导演的文化意趣。而李翰祥的把兄弟,曾在邵氏以喜剧演员身份加盟的大导演胡金铨,在执导《大地儿女》、《大醉侠》之后,也在台湾将自己的人文武侠做到了真正的发扬光大。诚然如此,邵氏兄弟的电影,在工业水准上,却给香港电影,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带来了一个百试不爽的方向。浓烈的草根气质,鲜活而不乏夸张的影调,对人类基础欲望的恣意开堀,都在邵氏影片里应有尽有。也从客观上传播了中华民族,对旧时的民风、民情具有文献纪录的宝贵价值。
邵氏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一般认为是邵氏高层邹文怀和何冠昌因多重原因,而自组嘉禾影片公司。与邵氏分庭抗礼,但一个更明显的信号。是当时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与邵氏的合约在资金方面最终没有达到。李小龙投身嘉禾后,给香港电影带来新的生机。精明如邵逸夫者这一次的走眼,大概让他对自己的判断力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1985年,邵逸夫卖出全部院线。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至此拉上了它曾经华丽绚烂的帷幕。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SB)。如今,随着这位娱乐大亨的悄然内幕,他和他的那些经典的影视文化形象一样,成为了这回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