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近日,北京市延庆区迎来了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这也是延庆区范围内首次发现丹顶鹤。

经专家初步确认,两只鹤为2017年以后出生的鹤鸟,来自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一只被环志标记,为扎龙野化丹顶鹤,另外一只为野生丹顶鹤。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王克举历时7年追踪拍摄一对丹顶鹤夫妻——梦鹤与云鹤。王克举供图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根据今年7月,发表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篇论文显示,目前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约为3050只。

国际鹤类研究专家、黑龙江扎龙梦鹤苑鹤类保护宣教中心主任王克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光临北京延庆地区的两只丹顶鹤,是个“偶然”事件。“因为这不是丹顶鹤迁徙的路线,它们也很少直接出现在陌生的区域。其中有只鹤是保护区野化的,野化的丹顶鹤不太怕人,也不太防人,应该是它带着野生的丹顶鹤去的。”

丹顶鹤分迁徙和不迁徙两个种群

丹顶鹤分为岛屿种群和大陆种群,岛屿种群只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属于不迁徙种群,在全世界现有的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中,日本北海道占了1000多只。大陆种群属于迁徙种群,又分为东部种群和西部种群。

王克举告诉记者,“每年春天,一些丹顶鹤在黑龙江等地区繁殖完之后,再往南迁徙越冬,路过辽宁盘锦,山东东营,最后到达江苏的盐城。还有的是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繁殖完之后,迁徙到了韩国和朝鲜的军事分界线,越冬之后,再飞回繁殖地,循环往复。”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幼年小鹤跟随成年鹤练习飞行。王克举供图

早期,在《中国鸟类分布名录》中,记述了当时丹顶鹤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即丹顶鹤原分布区域仅限于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江西和台湾的少数地区。但随着人为因素的干扰与自然气候的变化,丹顶鹤在不同分布地和不同时间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生态分布类型。

一般来说,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长江下游、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在云南也有少量野生种群分布,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通常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扎龙湿地是目前丹顶鹤最大的繁殖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剧烈的人类活动强度不仅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丹顶鹤生境面积大幅减少且破碎化程度加剧,最终的结果是丹顶鹤的生存与繁衍受到严重限制。

为了给野生丹顶鹤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中国东北部松嫩平原的西部,是以芦苇腑泽为主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而丹顶鹤迁徙种群的四分之一均在黑龙江扎龙繁殖,一般每年4月下旬到达繁殖地,10月份南下进行越冬,在扎龙湿地的生活史大约6个月。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成年鹤为幼鹤喂食龙虱。王克举供图

据王克举介绍,丹顶鹤繁殖地主要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丹顶鹤栖息繁殖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驯养野化基地。

此外,该自然保护区也栖息着以鹤为主的众多珍稀水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鸟类繁殖地和栖息地,在世界鹤类保护及湿地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野生丹顶鹤的食物“菜单”很杂

除了人工投食的混合饲料外,野生丹顶鹤偏爱食“肉”。“它们主要栖息在沼泽、浅滩、芦苇塘等湿地,所以在觅食上,以捕食鱼虾软体动物为主,像青蛙,老鼠,昆虫这些也吃,除此之外,也吃些植物的根茎、种子和嫩芽。”王克举说。

王克举告诉记者,冬天气候过冷,丹顶鹤觅食困难,迁徙到南方时,退了潮的海滩和收割完的庄稼地,会给野生丹顶鹤提供小海螺、小螃蟹还有些剩余在地里的稻米。据了解,对于圈养的丹顶鹤而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圈养丹顶鹤的冬季食物通常是冻储鲫鱼和玉米。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指出,冬末圈养丹顶鹤也会出现短暂厌食现象。但冬末气候影响减弱,丹顶鹤摄食需求也随之减少,以及丹顶鹤每日的摄食需求与其个体差异、当日的生理状态和其他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丹顶鹤对短暂厌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不过,专家也指出,冬末短暂厌食不会对圈养丹顶鹤的生存和健康产生大的影响。

喜欢结群生活还有鹤充当“哨兵”

丹顶鹤为大型水禽,具有一定的领域性,在生存繁殖等活动过程中对生境斑块面积有范围要求。据王克举描述,丹顶鹤喜欢结群生活,在湿地休憩时,常单腿直立,扭颈回首,有的鹤将头放在背上,有的鹤将尖嘴插入羽内。

“丹顶鹤迁徙的时候,是集体飞翔。它们有很高的警戒性,落在繁殖地觅食时,还有专门的丹顶鹤放哨,类似于‘哨兵’的角色,这样比较安全,进食的效率也会提高。”王克举解释,这种做法与丹顶鹤长久以来的结群生活习性有关。

作为世界级珍稀濒危物种,丹顶鹤生活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繁殖,是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物学过程。成年丹顶鹤进入繁殖地后,就开始各自寻找领地,进行繁殖,再到迁徙时,所有的鹤又会集群在一起,飞向南方。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丹顶鹤在雪地上翩翩起舞。王克举供图

“秋天,从繁殖地飞到南方之后,历经了一个冬天,再飞回北方的幼年鹤就可以独立了。此时,幼鹤会被成鹤驱赶出去。独立的幼年鹤们开始聚在一起,时间久了之后,通过‘跳舞’炫耀,选择伴侣,这样又重新组成了家庭。”王克举说。

“圈养”丹顶鹤可缓解其野生种群濒危状况

丹顶鹤是世界上现存15种鹤类之一,也是湿地环境动态变化的生物指示种。丹顶鹤圈养种群通过野外驯化和放归方式可以缓解我国丹顶鹤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2月,累计调查我国大陆地区182个饲养单位(动物园157家,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的90个单位有圈养丹顶鹤(动物园80家,自然保护区10个),圈养丹顶鹤数量总计2386只(动物园1176只,自然保护区1210只),分布在我国28个省份。

冬奥之城迎来丹顶鹤

野生丹顶鹤群在水草丰茂的地区做短暂停歇。王克举供图

近年来,不少笼养丹顶鹤也进一步野化,补充到野生丹顶鹤种群中。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目前已逐渐摸索采用“放飞逃逸”和“半散养”方式开展丹顶鹤的野化工作。

“为了缓解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除了人工繁育,笼养的以外,每年都会把一定数量的丹顶鹤放归自然,让其适应野外的生活。”王克举表示。

据了解,“放飞逃逸”是指通过放飞训练使丹顶鹤适应野外生活之后,逐渐离开放飞群体,与野生鹤共同生活。“半散养”则是指在每年的4月至6月丹顶鹤达到性成熟时,经过择偶、繁殖配对后,保护区将它们放归野外,使它们繁育的后代可以与野生鹤一起生活,在秋季一同迁徙南方,从而完成野化过程。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