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藏北故事】藏北,将建设国家公园了!(3)

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川,是除南极、北极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普若岗日冰川的面积达422平方公里,冰川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冰川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低处海拔为5350米,最高海拔达680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

我曾在这里看到,白茫茫的冰川紧邻绵延起伏的沙丘,清莹莹的湖泊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冰川周围,这种冰川、沙漠、湖泊融为一体的景色堪称世界奇观。

据了解,冰川学界根据冰川的规模,将其分为冰盖、冰原和山谷冰川等类型。其中,最大的冰川,比如覆盖着南北两极大陆的成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冰川被称作“冰盖”;规模次于冰盖,成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冰川被称作“冰原”。如普若岗日冰川,可以称为“普若岗日冰原”。

……

雪山、冰川、江河、荒漠、戈壁、湿地……构成了藏北草原五彩缤纷的辽远世界。它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未被人类破坏的一块最原始、最壮美且又充满生机的大地。

此外,藏北草原还是人与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所。

那曲市天然草场超过6亿亩,横跨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25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

【藏北故事】藏北,将建设国家公园了!

在双湖办事处北措折乡(现双湖县措折强玛乡)一帐篷前,一只乌鸦在漫步(唐召明2001年摄)

近年来,以那曲市为主体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体制机制改革,野生动物得到有史以来最严格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截至2021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建立了73个管理站,有780名藏北牧民群众成为专业管护员,投身于守护高原生灵的事业中。

为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难题,让部分牧民到海拔较低的地方过上更舒适的生活,给野生动物腾出“家园”,2018年,西藏开始实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2018年6月,西藏启动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两个行政村的262户1102名牧民,撤离了1976年所开发的藏北无人区,搬迁到海拔较低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开始新生活。

2019年,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雅曲乡、北措折乡(措折强玛乡)的714户3018名牧民群众,也撤离了1976年所开发的藏北无人区,搬迁至海拔较低的山南市贡嘎县谷地。

2022年,近万名西藏高海拔生态搬迁牧民从那曲市双湖县多玛乡等地出发,再次陆续撤离1976年所开发的藏北无人区,搬迁至海拔较低的山南市贡嘎县谷地去建设新家园。这是那曲市双湖县和尼玛县开发建设史上的第二次命运大迁徙。

【藏北故事】藏北,将建设国家公园了!

在双湖特别区(现双湖县)草原上放牧的牦牛群与牧民人家(唐召明2001年摄)

1976年,为了解决畜草矛盾,西藏拉开了开发藏北无人区的大幕,先后成立了双湖办事处和文部办事处。很快,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搬迁开始了:2053名牧民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开发无人区的号召,首先赶着16万多头(只)牛羊进入亘古荒原,使沉睡的“生命禁区”有了人烟。

此后,一批批藏汉族干部群众循着先行者足迹,开始在这里建立起他们新的家园,在这里的雪山草原间放牧着他们的牛羊、繁衍着他们的后代,创造着他们的生活,完成了无人区开发建设史的第一次命运大迁徙。

1993年,文部办事处改为尼玛县,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2013年,双湖特别区改为现在的双湖县,双湖县也由此成为中国最年轻、世界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

如今的高海拔搬迁,既是为了改善牧民群众的生存质量,也是为了保护藏羚羊的迁徙与产羔的活动地,更是为了保护羌塘这个地球上迄今为止未被人类破坏的最原始的陆地。

搬迁后,随着人类活动及牲畜数量的减少,广袤的草原将逐步回归到野生动物的怀抱之中,当地生态也将逐渐得到恢复,藏羚羊等精灵将会自由自在地像风儿一样奔跑,并成为藏北草原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中国西藏网文、图/唐召明)

(责任编辑:张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