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⑦】时空交错

编前语:电影《长安·长安》是一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拍摄的主旋律影片,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载体,讲述了2031年发生在“长安号国际旅游专列”上的跨国故事,旨在着力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五通”方面取得的成就。目前电影《长安·长安》的前期拍摄工作已经结束,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将陆续编发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的拍摄手记。

确切的说,电影《长安·长安》有未来、现在、过去三个主要时空,但加上戏曲舞台时空和现实生活的时空,就共计五个时空。在错综复杂的时空中,如何巧妙的运用蒙太奇将故事讲清楚,转场对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意识流的《长安·长安》里,与其说电影是一条由起点流向终点的江河,不如比作一片变幻莫测的海域。人物乘坐的小船漫无目的地在其中行进,时而逆风而行,时而在漩涡中打转,时而被大浪打到一处荒无人烟的海岛。我们试图在各处打捞沉没海底的散逸残骸,以此来重新拼凑出一座传说中的神秘宝藏地。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⑦】时空交错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摄影 张忠

巧妙的转场设计,能让电影这种艺术手段的本体特质发挥到最大化。在一次次的时空跳转中,我们恍惚中在主人公的生命轨道里来回穿越,一齐寻求挣脱心灵束缚的秘方。于是,当列车缓缓启动,阿雅娜远离一切纷扰,开始一场私人的净化之旅。在这里,她孑然一身。闭上双眼,人生的书卷徐徐在她眼前展开。我们和她一样,满怀期待而又惴惴不安,任由命运之手为我们翻开其中一页,带领着我们开启全新的时空冒险。电影《长安·长安》的转场可以大致被分为以下几类。

视觉化的意象。它们有的通过相似性实现转场,如手机、波斯地毯、自行车;有的则是同一个道具的再次出现:项链、画、梳子。每一个物件之所以有唤起回忆的魔力,正是因为他们曾出现在主人公人生的重要时刻,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物件的重现,激发阿雅娜脑海中的回忆检索机制。有的道具贯穿了人生命中的几个阶段,因此所蕴含的情绪就更为复杂。例如阿雅娜的项链,既是他们人生初识的契机,也见证了他们情感后续的破裂,它打开的时空裂口会比其他物件更大。

声音释放回忆。相似的声效,如关门声、口哨、掌声;这些熟悉声音勾起了一种身份,或一份欲望。台词语言;桑加尔的“我爱你”、“阿雅娜”、以及情诗。这些浸满真情的告白与述说,时不时萦绕耳畔,也透露出拉阿娜内心对往昔感情的不舍。

地点场景。阿雅娜随着旅行团徜徉在长安的各个景点中,兵马俑、大雁塔、钟楼。标志性场景为过往的经历提供了一个恒久的空间。曾经的结伴同游、耳鬓厮磨、嬉笑打闹也会伴着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永远续存,和所有尘封在时光中的古人轶事一样,化为某种历史。空间是矛盾的集合,强化了感情曾经的存在,印证了爱如今的缺失。

情境。夫妻吵架、男性凝视、女性互助。列车上遭遇的无数场景都让阿雅娜不自觉地回忆起过去类似的点滴。归根结底,所有时空的转换也是根据情境而来。意象、声音、空间都是触发点,通过情境的重现来实现时空穿越。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⑦】时空交错

北京西客站,张忠导演从西安返回北京  摄影 阿不都

《长安·长安》充分利用声画与时空的关系,多样性的时空呈现,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实现人物情感和灵魂的自由互动,将电影艺术形式表现潜能挖掘到极致。可以看到,时空转换本质由情感驱动,在相似性的情境中构筑人物心灵的逻辑。每一次转换,都是一场前往阿雅娜灵魂深处的冒险。我们奋而跳入通往人物心底的井,在早已浑浊不堪的井水中搅动、翻滚、挣扎,甚至沉没,从而收获对人物更深的理解。

【长安之约·主创手记⑦】时空交错

陕西汉中民俗墙画 摄影 张忠

就这样,我们在多时空的世界中撕开一条条裂缝,又筑起一道道桥梁,打通了阿雅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情感与知觉在其中任意流转。在这样的形式中,主人公也意识到过去的不可分割性,尝试着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一切。时过境迁,往事如过眼云烟。是非对错都变得模糊难辨,何况这些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珍贵的感情,曾经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存在过,发亮过,亮到让人以为,它永远都不会熄灭。(文  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  导演助理 陈逸然)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