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成立,征集团歌的工作就提出来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一直没能落实。
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改革开放的兴起和发展,在1987年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团中央书记处专题研究,确定开展团歌征集活动。现任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网信巡视员胡卫平,当时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他时任团中央团歌征集办公室负责人。
胡卫平深情地回忆说:“团中央书记处确定由团中央宣传部负责此项工作,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柳斌杰负总责,从团中央相关部门抽调了专人组成了团歌征集办公室,并于1987年5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征集团歌的启事。”
他介绍说:“当时,团歌征集办公室研究确定,开展团歌征集活动,一是要在社会公开征集,通过《中国青年报》在全国范围征集歌词和歌曲;二是通过社会征集与专家评审相结合,遴选重点进行落实。为此,专门成立了由著名词曲专家严良堃、闫肃、秋里、施光南等组成的评委会。”
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首先进行了歌词的征集和遴选。征集启事在《中国青年报》发出后,社会反应热烈,办公室收到了几万首歌词,评委会先从中初选出了300首歌词,之后多次评委会研究选出30首,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10首歌词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进行公开投票。投票后的前3名,经过评委会研究,确定由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胡宏伟创作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入选团歌歌词。
随后,团歌征集办公室将团歌歌词刊发在《中国青年报》并面向全国征集团歌作曲。办公室收到了几千首作曲,评委会还是先从中初选出了300首,之后多次研究选出30首,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10首并在《中国青年报》予以上刊发,进行公开投票。在投票后的前3名,经过评委会研究,并经过团歌征集办公室在上海、武汉、沈阳等多地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对词曲的意见,并进行了传唱和反馈,最后确定由胡宏伟作词、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雷雨声作曲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为团歌候选作品提交团十二大审议。
那一年,34岁的胡宏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后,顿时热血沸腾。胡宏伟16岁入团,22岁在部队入党,期间一直在团组织做宣传工作,他对共青团充满感情。他是一位因创作《长江之歌》而名声大振的军旅艺术家,他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团歌歌词的创作中。《长江之歌》创作只用了三天的他,创作团歌歌词时却整整琢磨了一个月。他要用最少的词,涵盖最深厚的思想感情。创作最艰难的阶段,他会逼着自己出门散步,盯着小河苦思冥想。有一天,脑海里闪出一幅油画:五月的天安门前,姹紫嫣红的花朵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年轻人的意象就是五月的花海,花海体现群体感。五四运动在五月,显示出历史的纵深感。5月又如同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青年比作五月的花海,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奋斗。于是,就有了“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的团歌开篇。胡宏伟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改定后寄到《中国青年报》。最后,他的歌词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团歌候选作品
而当年55岁的雷雨声担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他对《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词“一见钟情”。
他回忆说:“胡宏伟写下的歌词让我看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真是好词啊!大气磅礴,看了让人心潮澎湃。”他当场决定为这首词谱曲。
为了搞好创作,胡宏伟和雷雨声等人带着歌词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听取一线青年群众对相关词作的意见。“这首歌不仅是个人创作的结果,也是从一线青年中感知青春气息而获得的灵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而团员青年的讨论非常热烈,“亲历这一场场的讨论,让我对歌词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青年身上那种激昂向上的状态,这让我有了方向。”
有了这一系列座谈的积累,很多音符在雷雨声的头脑里开始跳跃,“回来我就开始谱曲了”。“我最开始抓的意象就是‘五月的花海’。”雷雨声回忆说,自己联想到花朵延绵于原野之上的画面,便试图用音乐去抓住这个形象,“根据这个意象,我有了第一个框架和构思,总体上是按通俗歌曲的路子去写。”“但是,按这个框架,我刚写下第一句,在反复琢磨‘用青春拥抱时代’这句歌词时,就觉得原来的思路写不下去了。”他感觉,“这么写下去,没有‘根’。”“歌词有这么大的气度,展现出了那么宽广的胸怀,过于抒情柔美的小调不能充分表达出歌词的气度。”雷雨声决定改弦更张。
“我反复研读歌词,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决定将最初的‘五月的花海’意象与使命担当感结合起来。”雷雨声决定,这首歌“一定得是进行曲”,充满蓬勃的朝气、符合热血青年的气质,同时也不能写得太“重”,否则就没法展现出青年的活力。
通过深入调研,雷雨声最终在谱曲中吸收了进行曲和通俗音乐的特点,将旋律分为三个段落,从“我们是五月的花海”这样铿锵有力的开始到“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表现对厚重历史的回顾,然后再逐渐把音乐往上推,“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进入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句“我们,开创,新的世界”体现出青年群体的担当。
最终,这首经过两位艺术家精心打磨的精品歌曲从全国数万首应征歌曲中脱颖而出,成为团歌候选作品,并在1988年5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团代会上,经全体代表投票表决,被选定为代团歌。
这支代团歌使用15年后,经过了微调,在2003年7月23日的第十五次全国团代会上正式确定为团歌。
2003年3月,中国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宣传组专门通知胡宏伟,让他进京对代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老版本是盒式磁带形式,时间大约1分47秒,整首曲子重复两遍,录制比较简单,全是成年人齐唱。为了体现时代感,胡宏伟曾试图把“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改为“伟大的复兴,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后来团中央领导和音乐界人士考虑到原词已经在广大团员中广为传唱,认为还是不要轻易改变为好,最终歌词只字未动。
2003年3月10日,有关单位组织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录音棚录制了新版本。新版本在时间上进行了压缩,由原来的从头反复,改为副歌反复,即一遍半的形式,总长只有1分30秒,并制成光碟。
2003年7月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歌结束了共青团81年没有正式团歌的历史。
胡卫平说:“当年,团中央决定开展团歌征集活动,主要在于从团员青年的特点出发,用歌声动员、凝聚和带动团员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寄语:“作为一名老青年,老团干,我希望当代青年能从团歌中得到激励,高举“五四”⽕炬,让青春拥抱时代,⽤⽣命点燃未来,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往开来,做出贡献!”
(作者曾在1978-1982年任山东化工学院化工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78级2班团支部委员,1982-1985年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助理工程师、院团委常委,1985-1999年先后任团中央宣传部干部,天津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天津青年报社第一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