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重寻连环画:难以磨灭的记忆(6)

连环画是否还能在以后复兴起来?我觉得倒是很有希望的。国内也有些绘本和图像小说,用的是中国水墨或者线描的方法,读者也很喜欢,可见就艺术手法上,传统的风格依旧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可惜的是,它们的题材非常有限,大多局限于老城、往事的回忆、家里的猫狗或者花花草草,主题基本只有一个——怡情。这兴许也和连环画的艺术特点有关系,它传承下来的就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还有古典戏曲式的呈现,如何运用连环画讲述一个《消失的塞布丽娜》或者《沙丁鱼罐头之味》类型的故事,对连环画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传统连环画里是不太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抽象式表达的,传统连环画里要完成这一点,叙事手段上靠的一般也是让人物做个梦,梦里遇见了什么暗示之类的。不会出现像欧美图像小说里那样的分镜手法——例如一个人心情很抑郁,镜头就对准他手里的烟,从点燃到燃尽到烟灰一片片落下,画上好几帧,同时能让节奏变得很慢。连环画不是,它就是一幕一幕地去呈现,没有分镜手法这种概念。它的节奏感几乎是固定的,如果想要做出一些革新式的挑战的话,那么不仅需要作画者对于画面有着极强的把握力,同时故事脚本也非常重要。

《三国演义·衣带诏》。

《识破“还魂计”》。

对于艺术家来说,绘画的同时再写一个凝练的小故事或许要求有些高,或许我们可以先借鉴一些欧美图像小说绘者的创作模式,除了一些大师级的作者可以自己写故事脚本决定分镜之外,也有很多人是用合作的模式,例如与作家或者编者合作,也许我们可以尝试将一些比较吸引人的原创作品——例如一些当代小说家的作品(反正他们的小说写出来的质感本身也和影视剧本差不太多),给浓缩一下,换成连环画的改编方式或许会挺合适。或者尝试一些近现代经典作家的作品改编。渐渐地,在文学改编的氛围中形成更注重挖掘故事的创作模式,从而产生有能力独立撰写故事剧本的艺术家,如果有了这样的环境,那么不管未来网络媒体会发生什么新的冲击,连环画的生态都会是稳定的。

作者|宫子

校对|薛京宁

首页上一页...345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