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18岁以前,瑞丽从来没见过雪,对冬奥项目也不太了解。

她的家乡萨摩亚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国家,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29℃,由于距国际日期变更线非常近,萨摩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

直到2018年来中国留学,瑞丽才真的摸到了雪,体验了和朋友们一起捏雪球、打雪仗、拍雪景的快乐。那时,瑞丽不会想到,四年后的冬天,她会与冬奥结缘,而且站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像瑞丽一样,“沉浸式”参与此次奥运会的国际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或担任志愿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或作为演职人员,用灿烂的笑容,向世界展示“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梦想。

参演经历:“参加冬奥会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大幕,在“致敬人民”节目中,76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青年以身为轴,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同向同行、并肩向前,牵出一幅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感人画卷,向每一个不懈奋斗的普通人致敬。

瑞丽是七十六分之一。

“以前在电视上看奥运会,就觉得挺有意思。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出现在电视里。”回想起开幕式表演的情景,瑞丽的声音里仍带着笑意。

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北京语言大学有三名留学生参与了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受访者供图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超级开心。”2021年10月,导演组为“致敬人民”节目到北京高校寻找国际留学生,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是其中之一。瑞丽成功入选,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来自乌拉圭的白山客与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宋思思。

瑞丽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进入“鸟巢”排练的情景。虽然已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但瑞丽只去过“鸟巢”附近,从未真正进去过。

对于白山客而言,第一次进“鸟巢”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周红色和白色的座椅。“我们训练了四个月,慢慢地看着这些座椅装上座套变成了蓝色,中间还有小雪花图案。”白山客告诉记者,在“鸟巢”训练的日子需要早起,“6点集合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在睡觉,而我们7点就已经在鸟巢开始训练了,一直到晚上10点半、11点才会结束。”

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白山客来自乌拉圭,这是离中国最远的五个国家之一。受访者供图

年前训练时,白山客也在同时准备期末考试。“带着电脑去鸟巢写论文,我上个学期有10门课要结课,没想到会这么辛苦。”因为无法上网,白山客把复习资料书籍都放在了背包里。

对于外籍演职人员而言,如何及时听懂导演的每一个指令很关键。“我们都有中文的底子,听懂导演的话没问题。有时候听不懂,导演会给我们做示范,也就明白了。”白山客说,现场除了导演,还有带队老师,会帮助他们及时沟通。

为了帮助演职人员找到微笑的状态,导演组会引导演职人员去想象远方有自己喜欢的人、思念的人。白山客想到的是乌拉圭的父母,他已经四年没有回国,虽然可以通过手机保持联系,但总归没有见面。“从乌拉圭到中国要先转机到巴西首都,再转机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再飞到北京。单程都要两天。”

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宋思思与冰墩墩开心合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