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一峰报道通讯员:吴金旺)冯文彦,系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人,安徽省恩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前,在异乡打拼的他,通过努力拼搏,掘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了回报家乡,2016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走进大别山腹地宿松县陈汉乡,投资兴业,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让贫困山区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荒山穷山变成金山银山
陈汉乡位于大别山区、宿松县西北边陲,北与太湖县相邻,西与湖北蕲春县接壤,是有名的贫困乡和深山区。这里有近万亩巴茅山,不但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还要政府在森林防火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前,也有不少老总想来这里投资兴业,看到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都望山兴叹,失望而归。
冯文彦却与众不同,一心想着实现山区百姓的“脱贫致富梦”。2016年3月,通过陈汉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他到这里考察市场。他独具慧眼,一下子就看中了这里的自然资源,更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奇迹,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他决定在山上大做“文章”,把陈汉乡的山场资源开发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种植业,大幅度增加百姓收入。下定决心之后,他来到陈汉乡九登山村,他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安徽恩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不惜一切代价,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厂房;为解决上山交通的难题,投资近千万元,修筑砂石路,购买近百台割草机,请人割巴茅草,挖巴茅根。”据冯文彦介绍,面对一片片荒山,他不惜投资300余万元,修建林区道路7580米,硬化沙石路面2650米,修建林区作业步道2300米,为公司员工进入山场作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防止山洪,水土流失,汗涝保收,他修通水泥排水沟3460米,沉砂池27个,埋设涵管460多节,开挖池塘3口,每口能蓄水约1000立方米,并且在每个山顶都建有蓄水池,整个山场都铺设有自来水管道,使干旱期林区浇灌保苗得到了保障。
公司承包的荒山、耕地面积达4000余亩。经过土地整理,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已栽培油茶3000余亩,普通茶叶400余亩,丹桂、樱花、紫薇等花卉300余亩。杨梅、猕猴桃等300余亩。如今,这里有观赏林、经果林,观赏林占地面积3000多亩,内有樱花、紫薇、丹桂、杨林等等,品种繁多。基地内蜂舞蝶飞,花香四溢,呈现一派迷人的景象,犹如“世外桃源”。
目前,公司旗下的九登山经果林文化旅游产业园,设有香榧区、油茶区、休闲区、中药材生产基地、猕猴桃生产基地。香榧区总的目标是4000亩,香榧苗培育基地2019年底完成1700亩。油茶区总目标是3000亩,2018年底前种植2000亩。休闲区300亩,发展竹子文化,设有恋人桥、仙人屋、逍遥亭等农业路区100亩,围绕三农展开具有特色的乡村服务。中药材生产基地总目标3000亩,已完成种植1000亩,2019年底种植1000亩。猕猴桃生产基地200亩,与饮料加工厂对接供应野果业务。一个现代化经果林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荒山穷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真金白银流进村民口袋
“通过土地流转,按照每亩荒山30元、每亩田地100元的价格,一次付清村民三年的流转资金,让老百姓第一次获得荒山带来的较大收入。”冯文彦说,为了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他积极打造“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的富民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快速致富奔小康。公司成立后,村民可以通过入股分红,获得一笔可观收入。公司还吸纳附近农民工在这里务工,优先使用贫困户,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目前,周边三个村有8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务工收入不说,去年我分红就有19000元。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大多因为没有手艺。以前在外打工,十分艰难,收入低得不得了。现在,只要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能获得一笔较高的劳务收入,那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陈金龙喜笑颜开地说。
据了解,常年在这里务工的人平均每天工资近100元,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去年腊月过年的时候,最多的一个人发工资达2万多元。仅去年腊月22日发工资,冯文彦就花了1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占主体。贫困户在基地里除草、施肥、补苗,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不断改善生活。“以前我失业在家,偶尔外出打点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常常两手空空的回家。”九登山村大湾组贫困户洪泽元得意地说,他将近60岁,在基地里除草,打零工,一年收入达2万多元。
到基地来务工的人,大多是陈汉乡罗汉宕村、朱湾村和九登山村三个村的贫困户。据统计,冯文彦每年支付租金19万余元,其中惠及贫困户56户200余人,每年支付给贫困户租金5.18万元;每天可安排民工80余人来公司务工,每年支付工资110余万元,其中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36人,每年支付工资23万余元。截止2018年底,九登山村仅有一个人尚未脱贫,其余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公司立足林业,放眼未来,以林区为依托,带动观光旅游业,面向社会实行多元化经营模式。公司将生产加工高山绿茶、白茶和黄金芽、油茶油,出产优质的水果杨梅、猕猴桃等产品,努力打造宿松县脱贫攻坚经果林示范基地。公司本着“诚实守信、互利双赢”的原则,秉承“绿色发展、服务三农”的企业经营理念,将“村出列、户脱贫”列入公司发展规划,依托依靠科学的栽培技术,承包荒山后每年付给农户租金近20万元,每天可安排当地更多农民工来公司务工,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爱心善举温暖贫困户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帮助乡村干部解决棘手的实际问题,对贫困户、“难缠户”、“上访户”,冯文彦总是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经常给他们宣传扶贫政策,不仅从物质上扶贫,还从思想上进行大力扶贫。罗汉宕村的“难缠户”、老上访户陈某某,以前对国家政策不太了解。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他不去打工,还经常找政府的茬儿,四处上访。冯总来了之后,让陈某某有空就来基地务工,经常陪他促膝谈心,在工资报酬方面总是以高标准对他予以关照,解决了他的生活出路,这让他受宠若惊,感恩不尽。在冯文彦的帮助感染下,陈某某思想上有一个180度大转弯。现在,他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再也不愿上访了。
掏出真金白银,换来社会和谐,冯文彦愿意这么做。贫困户洪国荣,是一个单身汉,有点智力障碍,身体残疾,做体力活不行。冯文彦就安排他在厂里看场,每年收入达万元。冯文彦还经常给他剁肉买烟,解决他的基本生活问题。
80岁的洪泽保夫妻二人,女老人家有智障,说不清一句话,人家听不懂他一句话。冯总每月给他送米送油,让他们过上了“三不愁、两保障”的安稳生活。贫困户洪泽宝,夫妻二人是五保户。尽管政府兜底扶贫,但是心地善良的冯总,仍然常年牵挂着他们,经常给他们送米、送油,保证他们有吃有喝。对贫困户陈金应,冯总让他每天干着自己熟悉而又轻松的农活,每天工作时间短,工资收入高达100元。为方便老百姓出入,冯总还在每一座山上投资修建了砂石路。另外,在捐资助学等方面,冯总常常慷慨解囊,每年要捐献4万至5万元。
三年时光,冯总对这里的村民产生了特殊感情。凡是这个村的村民有什么白喜事,他都要去烧香、磕头、送礼,花上几百块钱。“冯总为山区百信付出的真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做真事的人!”宿松县教育局下派村干部、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虞晓红对他评价很高。
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才有发展。冯文彦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积极贯彻“基地+旅游”的理念,正在努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公司正以九登山村为中心,辐射到九登山村、罗汉宕村、朱湾村,甚至覆盖全乡,基地已发展成为万亩产业园,是集“避暑、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绝佳圣地,给贫困山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贫困山区很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人低调的冯文彦,默默奉献,从不张扬。他独辟蹊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大别山腹地创造了人间奇迹,他先后被评为“宿松好人”、“陈汉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不愧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