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暖花开·三村人物志|村医罗妙亮,愿乡村少一点病痛
活到老学到老,才对得起这份职业的神圣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沧海桑田,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除却城市的高歌猛进,乡村地区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一年,我们记录下一些乡村人物的真实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期盼与收获,让您更加懂得此时此刻的中国乡村。
35岁的罗妙亮,是广西百色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卫生室的一名医生。
做医生体面、不愁衣食,这是一般乡村民众的普遍看法,但却不是她从医的原因。
引导罗妙亮走上从医之路的是她的公公。“我丈夫的父亲韦达东从医38年,经常帮助村民看一些疑难杂症。村里孤寡老人病了,常常赊账,他也从没有讨要过。”谈起公公,罗妙亮面露钦佩之情。
2000年,罗妙亮开始协助从事中医的公公采集草药、照料患者。这段经历中,她目睹了许多病患的痛苦,更亲眼见识到传统医学的神奇。
有一次,同村一位52岁的病人前来求药。当时病人全身无力,撑着两根拐杖走路,“离我家只有20多米了,他已经没力气走过来。”罗妙亮将病人扶进家,心里既同情又忐忑。
病人说,自己在田东县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被诊断为肾癌晚期,西医治不好,想找下中医碰碰运气。
病人真的碰到了好“运气”。韦达东在他后背靠近肾的地方摸出小拳头大的硬块,综合考虑病症与体质情况后,韦达东决定采用祖传草药秘方治疗。当时,病人并没有太大信心,连罗妙亮也担心出问题。但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病人后腰的肿块不见了,人也能正常走路了。罗妙亮说,如果不是她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父亲说那也许不是肾癌,是别的肿块。不管到底是什么,反正病是父亲治好的。”
在这样的耳闻目染之下,罗妙亮渐渐明确了未来的人生方向:成为一名好医生,为家乡民众解疾苦。
2011年,罗妙亮考入百色地区民族卫校,“我知道我为何而来,所以认真学习专业课,年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驮瓜村卫生室工作,如愿成为一名医生。
罗妙亮深知在乡村行医,医术必须全面,而学校所学远远不够。因此在繁忙工作之余,她刻苦学习中西医结合的知识,还在2016年参与了广西中医院大学的函授学习。多年努力下,罗妙亮成了村医里的多面手。
而事实证明,罗妙亮的“多面手”也经受住了考验。某天,一位患者家属找到罗妙亮求助,心急如麻。原来是家里的80岁老人因呼吸困难在县医院住院10多天,却不见好转。医院诊断为大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治愈希望渺茫。“一般医生碰到这种情况,唯恐避之不及。但看到老人这么痛苦,我就想试下。”罗妙亮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每天上门为她治疗。8天后,患者便能下床走路了,现在还能下地干活。这让患者一家对罗妙亮感激无比。
去年,罗妙亮参加了中国平安组织的村医培训,接触到许多前沿知识,并领取了平安捐赠的检测一体机。“有了检测一体机,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都会大大地提高。”她说,自己还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对得起公公的引导和培养,更对得起这份职业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