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同根共生 携手前行——李敬泽谈网络文学未来发展方向

2018-08-16 15:15:07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提到李敬泽,不得不提他的评论。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当冯唐出版《万物生长》的时候,只有李敬泽大赞冯唐,这种洒脱劲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在评论余华的《兄弟》的时候,李敬泽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由此可见,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他,有着大胆的文学判断和独特的评价视角,这是十分难能可贵,这也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且厚实的文学批评风格,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着整个中国文坛评价体系的标准建设。如今,中国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如潮水般涌入网络文学这座奇异花园。面对日益繁荣的中国网络文学,李敬泽持什么样的态度去评价?他对当下网络文学所面临的困难又有何高见?这既是传统作家面对时代所要不断发问的一连串问题,也是网络作家望向庙堂之高所共同期待与关注的焦点。

“去焦虑”化的融合之道

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重要活动之一“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邀请到李敬泽作为传统文学代表与网络文学作家进行对谈。整场对谈李敬泽彰显了作为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文学批评界领军人物的气度与风范。他首先表态并不接受以优秀作品与否来界定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他始终坚持在大历史观、大文学观视域下去看待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他认为这两种文学从广义的概念来看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学整体的生态环境。同时,他甚至肯定地表达了“网络文学并没有突破对文学的认知边界”的学术观点。他认为网络文学在传播途径和选题方面存在异于传统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把握,但如果把网络文学交还给历史的长河,其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壮大的过程,因此网络文学在不断历经时代的淘洗与磨砺之后,必然会转向现实主义写作,回归到关注人在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种种真实写照。所以,他反复地强调对谈双方都应该建立“去焦虑化”的历史观,走向彼此认同,彼此融合的共生之路。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