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童朝晖:生命至上,用医术和大爱护佑人民健康(2)

一次,在雷神山医院查房时,童朝晖用手摸了一下插管的气囊。气囊太硬!他立即和管床医生说:“压力太高了,要降下来,否则,容易出现气管食管瘘,气囊压力应该控制在25-30cmH2O。适宜的气囊压力摸上去的手感,比摸自己的鼻尖要软一点,比摸自己的嘴唇要硬一点。”童朝晖把30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倾囊相授。

“搞危重症的,要有鹰一样的眼睛,发现患者细枝末节的变化”,童朝晖在重症监护病房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的患者从刚出生的婴儿,到九十多岁的老人,他一个一个地与死神掰手腕儿。

“每个医疗队都要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鉴于早期重症、危重症患者不断增多,预后不良,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童朝晖提出的多条建议都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武汉疫情缓解后,童朝晖没有休整,直接来到黑龙江哈尔滨,投身抗疫一线。这种“无缝衔接”的抗疫模式,童朝晖经历了不止一次,武汉、哈尔滨、吉林、北京、青岛、石家庄、通化……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每一个“抗疫战场”,连续抗疫250余天,行程超过1.5万公里,在他的指导和参与下,大量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谈起抗疫经历,童朝晖动情地说:“作为一名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能够为国出征、冲锋陷阵,看到很多危重症患者生命得以救治,很多家庭得以保全,把生命保住,这就够了。”

童朝晖:生命至上,用医术和大爱护佑人民健康

童朝晖在武汉同济中法医院新冠重症病房内查房。朝阳医院供图

防疫科普:科学防疫发挥重症专家“压舱石”的作用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