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亲问友时,书面语该写成“作客”还是“做客”,或者可以通用?这个问题引起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关注。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近2000字的文章,并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
事情起源于一名五年级小学生金陈乐给陈广胜的信。4月22日,浙江安吉县安城小学的金陈乐在父亲鼓励下写信反映,在参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发现戏曲介绍区有错误,“武旦风摆柳,窑旦手又腰”应为“手叉腰”。4月26日,陈广胜手写了回信感谢金陈乐指出错误,并告诉他省非遗馆已经更正,还邀请他和父亲再来省非遗馆作客。
5月13日,“安吉发布”报道了此事,文中附有县教育局提供的往来信件图片。随后,众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广泛报道。网友纷纷点赞金陈乐小朋友,也赞赏陈广胜的诚恳态度。但也有人指出,陈广胜回信中使用了“作客”一词,认为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做客”。
陈广胜记得自己读中小学时,“作客”与“做客”大体通用,前者偏书面,后者偏口语。但他还是查阅了百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两个词的注释有所不同:“作客”指寄居在别处,而“做客”则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然而,以“作客”为关键词搜索,文学名著中这种表述非常多见。例如,巴金的《随想录》和沈从文的《凤子》中都有“作客”的用法。
陈广胜进一步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权威词典,发现对这两个词的注释并不一致。《新华词典》1980年版只收录了“作客”词条,释义为“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拜访”;2001修订版也没有“做客”词条,对“作客”的释义是“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访问并作亲友家的客人”。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明确“作客”有两种词义:一是到亲友家拜访,二是寄居异地,并且在“做客”词条中说明“做客”见“作客”①。
访亲问友时,书面语应该写成“作客”还是“做客”,或者两者可以通用?这个问题引起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关注。5月22日夜间,他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近2000字的文章探讨这一问题
2025-05-23 11:41:08给小学生回信写错字厅长发文回应近日,安吉县安城小学五年级学生金陈乐收到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的回信。陈广胜在信中感谢金陈乐指出了之江文化中心非遗馆一处错别字,并邀请他和家人重游非遗馆
2025-05-18 07:22:39小学生挑错厅长写信感谢知名编剧于正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向琼瑶致歉,为六年前抄袭其作品《梅花烙》的风波画上了迟来的句点。这一道歉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再次将原创保护与抄袭行为的严重性推向舆论前沿
2024-12-11 12:59:12于正回应给琼瑶道歉近日,有网民发现在湖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拟聘人员公示中,一名博士的配偶因初中学历被安排工作引发热议
2025-02-25 00:34:48高校回应给博士配偶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