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5件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在民事和行政审判中,法院注重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防治观念,及时化解可能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在刑事审判中,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的保护,发现未成年人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依法释明维权路径。目前,全国有900余个少年法庭实行综合审判,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发布的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加强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为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院加强审判专业化建设,强化系统思维,注重涉未成年人案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促进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协同增效。例如,在一个案例中,由熟悉未成年人审判的法官组成审判团队,一体推进犯罪惩治、探望权行使和抚养费执行等关联案件,通过多项审判延伸工作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另一个案例中,同一合议庭审理两件相互关联的民事、行政案件,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积极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强化问题导向,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法院坚持深化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综合审判改革,推动事后救济保护向事中、事前预防治理转变,避免未成年人遭受二次伤害。在一个案例中,法院不仅对犯罪进行惩治,还针对案件反映的问题,有序开展“刑民”衔接,在刑事判决基础上,尊重未成年人意愿,在相关民事审判中依法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并落实司法救助措施,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法院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深化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动协同,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法院和检察院携手解决涉毒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监护人缺失问题,向年幼的孩子传递社会关护,体现了多部门在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的通力协作。另一个案例中,法院与检察院、民政局、卫健委等通过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协同机制,及时化解未成年人的监护困境,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这些案例展示了法院在处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的专业化、问题导向和部门协同联动的特点,旨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有的未成年人在放鞭炮、玩打火机、骑电动车的过程中,意外造成爆炸、火灾、车祸等事故,给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带来损失。有的案件中,监护人面临高额赔偿责任。
2025-02-20 09:33:45熊孩子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宣布,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2025-05-23 14:25:16哈佛大学被撤销国际招生资格现有外国学生需转学